才子书屋

第2542章找个敌人呗

+A -A

  敢于想凭什么,心中便有一股不平气。

    有资格想凭什么,心中便想着做一番事业。

    青龙寺就像是一块磁石,将天下有志者聚集在一起。

    这样的地方,这么一些人,当然需要更好的指引,更明确的方向。

    郑玄没有能做到,或者说郑玄他做了,但是没有能做好。

    骠骑大将军斐潜谋划的事项很大,庞山民只是了解了一点点,但已经是佩服不已了。他原本以为他前来关中,是因为斐潜想要推行黄老之术,罢黜儒家,然后和斐潜下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之后,庞山民才知道,其实不是这样。

    庞山民虽然是和庞德公一系,是黄老一派的传人,但是他也不认为一定要和儒学搞什么非此即彼,因为这个天下,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庞山民不喜欢纷争,也不喜欢和人争辩,但是他依旧来了,因为他也想和斐潜面对面交流沟通一下,了解斐潜究竟对于当下,以及整个大汉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子的规划和安排。

    王天下。

    征战不是最终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高官权位,当下斐潜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是为了百姓富裕平稳,那么当下关中百姓已经是逐渐的富裕安定。

    如果是……

    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庞山民即便是不喜欢纷争,也来了。

    庞山民之前认为,人是可以讲道理的,只要讲清楚道理,那么就很容易做出相应的正确的事情来,混乱的征伐是所有人都不想要的局面,所以只要清晰了厉害,那么聪慧的人自然就不会去做哪些湖涂的事情,组做哪些有害而无利的事项。

    如果治国者的举措,不能让国家强盛,百姓安康,按照道理来说,就不应该去做。

    然后斐潜告诉庞山民,不是天下人都讲道理的。

    想要让天下人都讲道理,首先儒家就要讲道理。

    因为儒家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就秉承了教育的责任,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怎样的学生。天子要讲理,百官要讲理,百姓还要讲理,最后才能大家都讲理。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就不用讲理了。

    而现在,斐潜告诉庞山民,儒家子弟已经开始变得不讲理了。

    从今文经学开始。

    从天人感应开始。

    从白虎观廷议开始……

    学术是服务于政治的,学术开始不讲道理,那么政治也就自然不讲道理了,而政治上的不讲道理,反过来又会加深学术上的不讲道理。

    为什么不讲理呢?

    因为拳头大。

    斐潜并没有给庞山民说什么大炮射程之内的话,但是庞山民大体也能明白。

    诸子百家之时,儒家拳头不够大,而到了大汉后,儒家的拳头越来越大,也就自然越来越不讲理。想要讲理,就必须要有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就像是辩论双方都发现自己打不过对方,那就只能争取旁人的支持一样。

    这个对手,就是斐潜特意找出来的『可多之士』。

    一个强大的外敌,就可以让兄弟不至于阋墙。

    华夏兄弟之间,当没有外敌的时候,是携手向前奔的么?

    不是的。

    是恨不得搞死对方,自己当老大。

    这是春秋战国的悲剧落幕,这是秦始皇留下的石头,这是所有华夏帝王的终极目标。

    所以要有外敌。

    学术上要有外敌,政治上要有外敌,国家上也有外敌。

    这个敌人不能太远,太远了感觉不到,又不能太近,太近了说不得那天反倒是被敌人所害,而斐潜当下拿出来的这个『敌人』,似乎刚好。

    『世间万事,皆有利害。如人之食,得之为利,失之为害。』庞山民缓缓的开口说道,『诸位以为然否?』

    庞山民立论一出,台下众人议论纷纷。

    包括郑玄在内,台下所有人都在思索,但是仔细思索许久后,觉得实在找不出庞山民这立论之中有什么毛病,便是纷纷点头应是。

    虽然有些太过于直接,就像是一把钢刀正中而进,力取中宫。

    庞山民等众人声音略安静了一下,便继续说道:『如此,天下之民,多趋利避害是也。饥寒之,害也,欲趋于温饱也,贫困之,害也,欲趋于富贵也,伤乱之,害也,欲趋于治理也,诸如此类,乃人之本也,天下之愿也。诸位以为然否?』

    众人相互交头接耳。

    这个,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庞山民也没有说一定所有人全都是趋利避害的,他也说了大『多』都是,毕竟什么年代也不能避免乐子魂的存在。更何况还有很多人即便是嘴上说着要忠义,实际上行动还是奔着利益去的,不也是事实么?

    所以庞山民说完了这一句话之后,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

    庞统微微点头,『孔孟先贤,诸子百家,自春秋而生,后各有衰亡,究其原因,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