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市场号称没有硝烟的战场.期货由于其灵活的双边交易机制和杠杆效应使其风险远远大于股票投资.这更是一个零和市场,甚至是负和市场.血淋淋□裸的资金博弈在这个市场上被一群赌徒角逐得淋漓尽致风起云涌.大多数期货投资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有极少数人洞若观火.看透看清这个市场,便远远的藏匿在人群中.暗自冷笑.也只是暗自冷笑.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苦苦寻觅的那些投资技巧,交易系统,投资理念.其实答案就蕴含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早已被世人烂熟于心的规律里.比如说顺势而为.比如说物极必反. 比如说无为.
所谓大道至简.
道理谁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只不过是凤毛麟角.
也许,这个市场上,最大的敌人不过是自己.不过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不过是人的欲望.
Y期货公司在墨城享有名气.公司老总曾是中国期货市场叱咤风云举足轻重的人物.参与过好几个鼎鼎有名的期货历史事件.虽名噪一时如今也算退隐江湖.挂了个总经理的职位,大部分时间呆在国外享清福.公司掌舵的是副总经理潘总和市场总监刘总.
潇瀚所在的部门是经纪业务部.负责期货客户的开发和维护.经纪佣金是期货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也就是客户交易期货的手续费.客户交易次数越多,资金越大,公司和经纪人所赚佣金也就越多.这和股票经纪差不多.只不过期货比股票风险大很多.
潇瀚在心态把握上一直很谨慎.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低和非理智的风险偏好客户,一概不开发.而将目标客户范围锁定在少数有期货投资经验的个人投机者和有套期保值需求的期货相关产品公司.
通过一个月左右的专业培训,潇瀚在金融投资理论认识层面和思考的视野上有所扩大.同时深深感到自身交易系统和交易技巧及理念的贫乏和薄弱.这也是服务客户的最大障碍.
其次,媒体也频频报道谁谁谁因为炒期货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跳楼自杀.种种负面报道更加深了人们对期货的恐惧.
一个认知度很低的产品往往是需要很长时间培养市场的.
这跟保险相似.一些在国外很成熟很成功的金融产品一到中国便变了味道.中国有急功近利的监管部门和从业人员,还有盲目追求短期快速高收益却忽视风险的存在却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
尽管这样,中国金融市场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这大概也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可爱之处.
潇瀚渐渐感到期货经纪做起来很吃力.同时耳濡目染公司的业务细节,渐渐对公司领导的一些理念和方式感到不满.
潇瀚也很清楚自己过来工作的目的是要做第三方理财项目.期货作为其中之一的理财产品.将来会有期货基金的出现.所以必须对这个产品有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投资技巧.现在能做的唯有静下心来苦练内功.等待厚积薄发.
和期货公司的几个同事相处很愉快.这几乎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经常聚集在一起探讨国际经济环境,分析中国期货市场走势.八卦哪个客户从资金5万做到了一千万,哪个客户又从资金几千万变成了几千块.或者曝光哪个领导自己做单爆仓亏了一套房.哪个领导一笔单子赚了一辆车.也许,市场是浮躁的,人便跟着浮躁起来.几千万,房子,车子简单到就是一笔几分钟的交易.更像一场虚幻的泡影.也许,在现实面前,市场面前,人都是极渺小的.人活着,人追逐市场都是为了消灭这种渺小感,找到自我的存在.
几个同事中,王东峰和潇瀚关系最铁.他是几个人里面学历最高的,硕士.专业却是体育学.潇瀚取笑他其实最适合做期货经纪人了.首先开发客户就是个体力活啊.身体好才有资本.其次操作期货也是个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能量研究预测盯盘.王东峰来自农村,读书晚,28岁才出来工作.经济压力很大.拼了命的拜访客户.希望可以尽快赚钱在墨城买房子安定下来.下班和周末就兼职做羽毛球教练,教有钱人打球.顺便开发客户.潇瀚便经常和他做搭档.两人的业绩渐渐有了很大起色.
钱春媛是大潇瀚7界的校友.30岁.在证券,保险,外汇公司都做过.父亲是退休的银行行长. 她金融从业经验比较丰富,行业人脉也不简单.钱春媛是典型的风险偏好者,靠人脉和内幕消息在股市也算是大起大落过.说是07年赚了一辆广本的钱,08年亏了套100平的房子.现在跑来期货市场其实是学习下,看看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心思全然不在客户身上.得知潇瀚的第三方理财网站和项目后,竟然十分认可.觉得也许可以做出番事业来.一心想着以后也许怎么合作.潇瀚说不急.还有很多要积累的.
李林棠在地产公司工作三年.当时股市和楼市泡沫过多,都跌得很惨.房子不好卖.按她的话说是稀里糊涂的进了期货公司.先混个工作养活自己再说.以后房产行情好了,还是要继续去卖房子.那毕竟是自己专业的活.卖一套房子赚的佣金比做期货赚的佣金来的踏实.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