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芦笋黄油炒土鸡蛋和苹果玫瑰出自崧筠,前一道菜里的鸡蛋是他自己换成了土鸡蛋,其他的菜都是汪昊来做。
菜品一道道出锅,评委就等在厨房门口试吃,一个个都有点皱眉头,其中一位直言不讳:“这菜太咸了吧。”
另一位也附和:“确实,油盐都重,不太健康。”
“现代饮食应该符合健康标准。”崧筠对着镜头解释,“但我们这次做菜是给嘉宾一家吃,是尽可能迎合他们的口味。”
汪昊点头道:“对,我们详细问过了嘉宾的偏好,他们家口重,过于清淡的菜吃着会觉得没滋味。”
“厨师应该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能过于迎合食客的口味。”一个评委说,“而且应当对食材、口感、调料都有自己的规则,要不然岂不是谁都可以自称厨师?”
汪昊嘿嘿一笑:“这要看你怎么定义‘厨师”这两个字。咱们中国人讲究‘宾至如归’,就该让食客在吃饭的时候感觉像是回到了家,当然招待他们的时候,要尽可能去配合他们的口味。”
“很多时候,厨师们或者爱好者们会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恶习,觉得这个做得不正宗,那个不地道。”崧筠看了眼汪昊,微笑道,“精致讲究不是错,可身为厨师,也应该具有包容万物的心,食物不该做为艺术品而高高在上、远离人群,它们应当千变万化,去适应每个人的习惯。”
“做菜没有绝对的标准化,只有食客喜欢的,才是真正的美味。”
当然,这个说法并未被所有评委所接受,而由于菜品确实油盐酱都比较重,对手们打出的分数也不是很高。
但是当嘉宾一家坐在桌边,纷纷动筷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眼眶泛红。
离家多年的弟弟吃到酥肉藕盒烩白菜,立刻感动道:“我记得小时候过年,爸爸妈妈会炸一大堆炸货,我和哥哥会在旁边偷吃。然后接下来这些天,家里饭桌上都会有同一道菜,就是用白菜去烩这些炸货,那时候吃得快要吐了,可是现在再吃,童年的感觉扑面而来。”
“还有炸带鱼。”大哥动容地看着他的弟弟,“我弟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这个,那会儿我还跟他抢最厚实的那几块,现在不抢了,哥都给你。”
父亲吃了一口红烧黄花鱼,也忍不住有些哽咽:“孩子们的爷爷就认黄花鱼,只要一过节,必须吃大黄花……”
“山东炒鸡是我的拿手菜。”那位母亲吃了几口,掩面而泣,“老二小时候最爱吃,可他那会儿还嚼不烂,我就尽可能把鸡块爆得酥一点……可他后来长大了,再也没吃着我做的……”
弟弟赶紧给母亲擦眼泪:“妈,别哭,以后我就都能吃到了……”
最小的女儿虽然不能对父母和两个哥哥的经历感同身受,但她很体贴地把四喜丸子夹到他们的碗里,认真道:“爸爸妈妈,大哥二哥,以后我们一家人就团团圆圆,永远都不分开!”
一家人激动得抱头痛哭,这个时候,工作人员端上了必须热菜上桌的拔丝山药。
大哥抹了抹脸,含泪笑道:“来,吃拔丝,咱们将来都会甜甜美美!快点夹,要不就夹不动了。”
经过了最初的煽情催泪,从拔丝山药上桌之后,饭桌上顿时热闹了起来,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完饭,工作人员又端上了苹果玫瑰。
小妹妹一看,惊呼:“好漂亮啊!我要拍下来发朋友圈!”
稍后打分,嘉宾们一致给出了最高分,大哥作为家庭代表,感叹道:“汪大厨和崧大厨实在是太用心了,这顿饭我们吃得感动又开心,谢谢他们。”
整个过程,汪昊和崧筠在另一个房间里,通过屏幕都看到了,两人也都感动不已,听到嘉宾们对他们的夸奖,更是心怀安慰。
别的选手表现的也都很好,他们没有像汪昊崧筠两个牺牲了“健康”、“融合”两个得分点,因此这一轮结果出来,汪昊两人的积分垫底,是第五名。
这对他俩来说,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看到那一家人吃饭吃得盘子都光了,两人才是最开心的。
而且这件事,对崧筠的触动很深。
他学西餐的,讲究的就是标准化,所有的东西都要一丝不苟,调料也要精细到克重,不像中餐全都是“适量”、“少许”,或许他的性格也是如此,很多事情有自己莫名其妙的规则。
他知道这并不是不好,只是在有些事上过于执拗,变得庸人自扰,并不会让自己变得开心,反而与周遭的一切都格格不入,自己难受,别人也不舒服。
就像一开始对汪昊,嫌人过分热情,嫌人家土、不够讲究,但实际上如果自己不是心胸那么狭窄的话,两人之间也不会有那一次冲突,相互折磨了那么久。
正如那句老话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的开放和包容,会让人更自在。
做自己固然好,要是能做更好的自己,岂不是好上加好?
只不过,第二天崧筠去独角兽上班,孙宛中就来了。一看见他,崧筠的好心情突然散掉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