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有限,他们都不太想收我。”
郁青诧异道:“为什么?你成绩那么好……”
“说太苦了,要单独出差,跟项目去外地什么的……以前招过的师姐,结了婚以后退出项目,闹得很不愉快……老师说他招研究生,是以博士为目标培养的,但女学生总是中途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他不想老是白作工。”她叹了口气:“我怎么保证,老师也不相信,说是听过太多这样的保证了。”她轻轻道:“家里也催,说趁着还能接班,早点儿进来。听说再过几年政策要有变动,毕业了可能就回不来了。”说着瞥了眼郁青,犹豫道:“你和润生……怎么也没读研?”
郁青下意识地避开了她的眼睛:“我这个专业,实践比理论重要……润生那边,情况就有点儿复杂了。反正各自有一些原因吧。”
巧柔沉默下去。郁青瞥了她一眼,发现她正望着膝盖出神。
班车驶过江桥,很快在红苑百货中心门口的车站停了下来。郁青和巧柔一起下了车。去学校应该从这里转公交车,但郁青热情道:“要么这样,你先别着急回学校。来我家坐坐,我给你找书,顺便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从厂里回来一趟挺花时间的,一次性多借几本资料,省得你来来回回地跑了。”
巧柔犹豫了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要过节了,大院儿里挺热闹的,家家户户都在忙,郁青家里却很安静。
他给巧柔泡了茶,还拿了月饼,请她坐着等一会儿,然后开始去翻资料。
郁青大学四年,别的东西都不多,只有书多得离谱。毕业那会儿手忙脚乱,忙着跑手续,又着急赶去厂里报到,好多行李都是胡乱打包的。这样找了好半天,终于把要找的东西找齐了:“你看看,这几本,能不能用上……”
巧柔赶忙接过来,仔细翻了翻,惊喜道:“厂里我要借的就是这本……你是从哪里买到的啊?”
“借老师的光买到的。”郁青笑道:“我们学院的夏老师偶尔会拖朋友从海外寄书过来。你稍等会儿,我给她打个电话问问,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说着到客厅去了。
等他打完电话回来,却见巧柔站在书柜前,正愣愣地看着什么。
“你到这个办公室去就找夏知秋老师就行了,她今天一天都在……”郁青瞥了一眼她方才看向的地方,话音渐渐低了下去。
十八岁的时候润生送的礼物端端正正地摆在书柜的玻璃后头。
房间里有片刻安静。好一会儿,巧柔才慢慢道:“这个是……润生送你的吧。”
金属装置的正面什么字也没有。郁青不知道她是怎么问出这个话来的,愣了好半天,才轻轻“嗯”了一声。
巧柔脸上的神色明显空白了一下:“润生他……”
郁青心里紧了紧。
可巧柔并没有说下去。她深吸了一口气,接过郁青手里的便签,努力微笑了一下:“谢谢你啊,那我先走了。”
她来的时候拘谨又好奇,走的时候却步履匆匆。郁青慌里慌张地追上去送她,但她一路上都沉默着,没有再说一句话。
公交很快到站。临上车时,巧柔忽然对郁青道:“你放心。”
车很快开远了,留下郁青一个人在站台上,眼前仍然是她努力向自己微笑的样子。
正文 第77章
郁青从前很喜欢过节,因为过节热闹,又有好吃的,而且全家人都会在一起。可如今中秋,家里只剩自己和奶奶了。
周蕙今年又赶上值班。厂医院这些年扩建,楼也高了,设备也先进了,病人越来越多,门诊大厅没有一天不是人挤人。可医护人员永远不够用。
母亲离退休还有好几年,就算退休了也肯定要被返聘。李淑敏对此多少有点儿不满,可也不过就是感慨两句,并不是埋怨,倒是心疼的意思多些。她自己当年退了休,也在街道的厂子给人家做了好些年的账目——为了家里的日子能过得好些。
絮叨完了周蕙,奶奶又开始把孩子们拎出来挨个念叨。逢年过节,总要念叨一番的——她想孩子。一会儿说丁康当年多么漂亮能干,满厂里没人不喜欢他;一会儿说郁桓小时候多么听话懂事;还埋怨郁芬一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连年节也不能回来过了。
最后念叨到了郁青头上:“你赶紧娶媳妇儿,你娶了媳妇儿,有了孩子,咱家就又热闹了。”
郁青没什么底气:“我都不够法定结婚年龄。”
可李淑敏对此毫不在意。她东问西问,是在打听巧柔的事。
送巧柔去车站的时候,恰好赶上奶奶买菜回家。李淑敏年纪是大了,可还是耳聪目明的。隔着一条街,远远地把巧柔上下瞧了个清楚。加上回到院子里和老邻居们这么一唠,顿时觉得这事儿有戏。
“瞧着是个好的,文文静静。她爸爸不就是铆接车间的大林子么,也是个老实人……”李淑敏念叨着:“她妈妈在厂幼儿园的做后勤,应该是快退休了……她姥姥我也认得……”
郁青听着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