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人能力不错!”
崇祯照例看着今天理政监呈上来的日报情况,然后,就看到了其中相当亮眼的内容,整个人不由得眉头一挑。
这几天下来,最开始扩充的那个县城,一直以来运转都相当稳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村令的管理工作完全到位,农令的选拔也已经报名完成,现在已经变得更加符合崇祯的预期了。
而剩下三个城池之中,新政推进的进度,现在则明显分出了区别。
而三者之间的进度差别,倒是与崇祯之前所想象的差不多。
最快的,自然就是完全由京城官员填充的那个城池,所有的县城、府城,只要人手进入,就会立刻收归新政,所有人员只要到位,那么进度就会直接拉满。
从城中到村中,基本都保持着一天基本到位,两天彻底完成的形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针对那些地方的新政,很快就能够铺设并且形成反馈,当地到底是什么情况这种事情,也都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了解。
当地,底层官员无法解决的事情,这段时间以来,也开始出现在了崇祯的案桌上,然后经由崇祯处理之后,再由快马运到相应城中村中。
有着新军将士在其间充当政令情报的运送员,尽管这不是京城之中的事情,而是在京城周遭,但是,也就仅仅只是晚上那么一天两天。
一件事,从当地上报,再经由崇祯处理之后发回到当地,经过的时间,快的也就两天,慢的也就三四天,完全没有问题。
尤其是,崇祯发现其中比较急的事务之后,都会根据京城之中已有的政令体系,给出相应的解决应对措施,这样一来,部分相对更加紧急的事情,就能够先由底层官员根据教条的应对方法进行处置,之后再上报给崇祯。
崇祯收到之后,可以再给出相应意见,然后,进行事后的调整。
如此一来,哪怕是不在一个城池之中,但是崇祯处理起这些事情,却仍然没有多少问题,对于城池之中的百姓来说,感觉甚至比以往知县知州在的时候,效率还要高更多。
这,就是全部由京城派出的官员管理的好处了。
而新政铺开的速度在其之后的,就是京城官员与当地筛选吏员相互混杂的第二种城池。
这个城池之中,因为每个县城,以及州府,都需要筛选吏员,然后宣告吏员们需要干什么,然后将他们带着进入状态,分担本身京城官员们的任务,所以进度肯定要更慢一些。
不过,到底都是京城的官员为主导,而且光凭京城派去的官员,加急的情况下,其实也勉强可以将新政铺设到位。
这里的勉强,可不是施政效果上的勉强。
哪怕是新政中,最不为崇祯所看重的官吏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体现之中,无论是效率,还是体察民情的程度,都远远不是之前的官员体系能够比得了的。
以前的官吏,本身收入就少,所有想要赚到钱甚至是维持温饱,都必须朝着底层百姓去欺压;
同时,因为上官对政令的执行情况要求极低,甚至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差不多施展下去了,就算是完成。
如此一来,办事的人,哪怕不办事儿也一样能够免除责罚,同时,再怎么向下欺压,只要不是太过分,那么分给上面一点孝敬,就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以及享乐。
再这样的情况下,官吏们,自然就是高高在上,如同神灵一般予取予夺。
但是,新政的官员,与之完全不同。
首先,有了更高的俸禄之后,所有的官员都不存在不坑钱不贪污就没办法好好生活的情况,本身每个月的俸禄都是以往高上好几品的官员才能够拿得到的水平,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官员在没有外界带动的情况下,自发贪污的情况肯定就会减少相当多。
同时,每个新政相应的官吏,不管是京城派出去的,还是从本地选拔的,都会配备一个新军将士陪同。
好好做事的时候,这当然就是跟着一起学习如何更好做事的“学徒”,但是,一旦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等情况,这跟着的新军将士就成了监督者,甚至可以直接变成行刑者!
这样的威慑,绝对比什么都好用。
当然,仅仅是管住官吏们不贪污腐败,其实作用也不会太大,毕竟,官吏并不是不犯法就是好事,不是不做坏事就是好官了。
只有他们真正动起来,将官员应该做的事情好好做到,好好做好,这才是合格乃至于优秀的官员。
在这一块,崇祯首先便会每天都朝着他们发出相应的政令,比较远,难以及时送到的,则直接一次下达几天甚至更久的政令。
每一条政令都具体到人,具体到事,这样一来,底层的官员们也就不会出现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没有目标的虚无了。
另一方面,则是对事情的监督审查。
每天,不管是哪里的官吏,都需要撰写日报,而且每天都要写,每天的事情都要写清楚。
而且,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