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庞培说,凯撒手里至少有十八个军团,而一个军团四千到五千人,将近十万大军。尽管凯撒在东方只带了四个军团,却击败了人数两倍于他的庞培,收编了大量俘虏,即便只派几个军团南下埃及,亦是强敌。
所以为了对付凯撒,大汉骠骑将军、庞培、埃及女法老,新的三头同盟在亚历山大港口达成。
女王又应任将军要求,声称为了要”保护“大图书馆,防止战火波及,或被野蛮的罗马人烧杀抢掠,大图书馆里的重要书籍被陆续运出,送到城市南方的港口保存,一旦形势不妙,就顺着尼罗河,送往孟斐斯保存。
刘更生与戏剧家小法诺斯主持这庞大的运书工程,小法诺斯依然不知道塞里人来埃及的目的居然是这些除了学者外无人问津的书籍,只为赛里斯人对知识的重视而感动。刘更生会希腊语,二人几天下来已成了忘年之交。
“据我所知,希腊人对罗马人的自然态度,是一种夹杂着恐惧的鄙视。”
小法诺斯与刘更生闲聊时,说起希腊人与罗马的关系。
“希腊人认为自己是更文明的,我们懂得欣赏戏剧,而罗马人只知道观看奴隶与人、兽决斗,凶悍嗜血,但罗马人如今却有着更大的成功。”
小法诺斯指着这繁华的亚历山大城感慨:“现在从陆地到海洋,都是罗马在主宰一切,希腊人的城邦王国相继灭亡,被罗马统治。”
“造成这种形势的是什么?是希腊人的耽于逸乐,不够团结,是政治上的软弱。而罗马的伟大,乃是由于有着希腊人所缺乏的某些优点。”
罗马仍然充满着希腊已经丧失的希望和进取,希腊人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不,恐怕已经结束了!
褚少孙也在一旁一一记下这些事,又请译者询问小法诺斯关于罗马的历史,他自从来到亚历山大里亚后,通过与希腊、罗马人的交谈,发现自己眼见为实的东西,与任将军《海西大秦国志略》上的记载有很多出入。
“罗马人的祖先?”小法诺斯摸着胡须道:“他们自己传说,是特洛伊王子的后代,从被围困毁灭的特洛伊城里逃出来,带着少数的人最后流落到意大利,建立了罗马。”
因为翻译不知道用汉语如何解释“特洛伊王子”,于是就翻译成了“东方来的王子”,这让褚少孙更加迷惑,因为这确实是《大秦国志略》所载。
褚少孙又托翻译询问希腊人,是否知道罗马乃是赛里斯国上一个王朝余孽,在一百五十年前逃到西方的后代时,小法诺斯等人面面相觑,甚至哈哈大笑起来。
“这当然不可能。”
希腊人又不是印度,一百多年前的历史还是有记录和记忆的。
不说别的,光是托勒密王朝与罗马打交道的历史,也已超过了两百多年。就亚历山大图书馆里所藏的书籍所载,一百五十年前,根本没有赛里斯人西来之事。倒是那会正值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和迦太基在西地中海频繁作战,但即便是汉尼拔的远征,也未能杀进罗马城。
不说褚少孙似乎发现了任将军著作的错漏与误会,亚历山大城北边的港口区域,汉军士卒也在打量与他们防区毗邻的庞培手下。
庞培的残部大概两千人,加上效忠法老多年的雇佣兵团两千,与汉军不相上下,只是士气低沉,毕竟他们刚经历了一场大败和逃亡——最打击士气的不是失败,还有战役开始出现不利情况时,庞培看到骑兵被逐回,嫡系部队陷人一片混乱,对其余军团的就更失去了信心,竟离开战场,径自策马奔回营寨,又连夜乘船离开,导致了之后的大溃败。
即便拥有了新盟友,这些跟庞培逃至此处的士兵依然耷拉着脑袋,对抵御凯撒毫无信心。
反观汉军却是士气正盛,他们刚击败了托勒密将军阿基拉斯的两万大军,攻占了一座大城,骠骑将军论功行赏,当场让军法官给众人升了武功爵,又承诺打完仗回到印度发地发农奴,他们的子女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待遇。
听说又有场仗要打,不论爵位高低,官兵们都摩拳擦掌,同时观察一堤相隔的庞培军装备。
这不是正统的罗马军团,大多数反而是庞培在希腊临时征募的新兵,大多数人依然带着希腊式的柯林斯头盔,但身上的甲已经换成了罗马环片甲,手中武器是罗马短剑和希腊式圆盾,风格有些混搭。
倒是其中的百夫长们让高梧桐等人印象深刻——他们头盔上是犹如马鬃的头冠,显得高大威猛,军阶更高的则披着红袍。
庞培得以继续驻守大灯塔所在的法罗斯岛,汉军控制港口,埃及女王也在出力。
克里奥佩特拉七世在夺回权力后,将她的弟弟残忍地喂了鳄鱼,宣布自己为唯一的法老,又囚禁了她那野心勃勃的小妹,立了另一个年幼的弟弟作为共治者——以后女王可能还要嫁给他。
接着,女王又亲自露面,在亚历山大到处煽动希腊人。
“罗马人正在慢慢形成一种侵吞埃及的习惯,几年以前,奥卢斯·伽比尼乌斯就曾带着军队来过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