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武二十三年正月十六,年刚过,刑部忽然发出公文,重审东昌张氏案,同时,詹事府和两春坊的官员,进行了调整,而刑部郎中姚文然也忽然被贬饬为甘肃七品巡查使,并且立刻离京,须臾不得留。
这是两个非常明确的信号,隆武陛下对东昌张氏案的处置十分不满。
……
乾清宫。
太子朱和埕跪在御前,为姚文然求情。
“当初朕用他做你的律法老师,乃是看重他熟稔律法,但不想他律法虽熟,但却是空有其表。”
“眼中有法,心中却无法。”
“身为刑律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道貌岸然的程朱理学。”
“这样的人,不能在刑部任职。”
“朕以前用他为你的老师,是一个失误。”
“程朱理学乍听起来有诸般好处,但其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但人的**,怎么可能被灭呢?”
“程朱两人有没有做到呢?”
“见道于纸,谈道于口,考道于笔而已。”
“穿衣吃饭,才是真正的人伦物理。”
“也是一个皇帝最应该为天下百姓考虑的,让每一个百姓都能穿上衣,吃上饭,才是真正的理。”
“张氏寡居三年,穷苦潦倒,幼子幼女无人养活,夫家上下无人过问,听到她要改嫁,却蜂拥前来问罪,甚至动手殴打,将他们家族的名誉看到比张氏三口的性命都大,这岂是理?”
“张氏冤死,无人领罪,这又岂是理?”
“这是礼教吃人啊。”
“理不应该只在纸上,更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在法律的条文里。”
“所以,你不要再为姚文然求情了,其重理学不重法律,贬到他甘肃,正是应该。”
“读书人可以崇尚程朱理学,当成空中楼阁来朝拜,但皇帝不行,法律更不行,皇帝和法律都必须实实在在、踏踏实实。”
“你是太子,切不可忘啊。”
朱慈烺扶起太子,将他按在桌边,语重心长的教诲。
……
隆武二十三年五月,东昌张氏案重审,主谋流放四千里极寒之地,从犯都判了仗刑。
作为典型案件,刑部将此案案卷下发各省,一时,寡妇改嫁,再无人敢明目张胆的阻止。
……
也是五月,辽东,在最后通牒无效之后,吴三桂阎应元连同辽东总兵刘肇基,在辽东经略高斗枢的指挥下,向盘踞在黑龙江上游区域的罗刹人发起进攻,罗刹人城堡坚固,火器犀利,但大明将士勇猛,火器也不妨多让,三个总兵奋力杀敌,罗刹人连连败退,仓惶逃窜,最后退入了雅克萨城。
雅克萨棱堡形状,砖石砌就,坚固无比,不惧重炮,罗刹人自认为可以坚守。
历史上,清军面对雅克萨城确实是无计可施,只能长期围困,直到一年多后,罗刹人粮绝,不得不议和,同意退出大清疆界,随后才议定《尼布楚条约》。
但这一世不同,面对坚固的雅克萨城,大明军一面用火炮压制,一面挖掘坑道,使用巨型炸药,连续不停的轰炸掘进,九月末,罗刹人自以为坚固,可以抵挡大明军数万兵马的雅克萨城被大明军攻破,残余的罗刹人派出使者,商议投降,大明军不应,二十天后,罗刹人最后坚守的一座小棱堡也被攻破,大明军派出野女真杀入。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野女真早已经是明白,罗刹不是鬼,而是人,心中的畏惧早就消去,代之的是兄弟姐妹被杀的血海深仇,如今,面对打光了火药,负隅顽抗的罗刹人,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珠子,野兽一般的冲了上去,连砍带杀,将残余罗莎消灭干净。甚至连罗刹人死后的尸体都不放过,只为了给亲人报仇,
战后清点,罗刹人连一句完整的尸体都没有了。
雅克萨城失守,守军全部被杀,尼布楚的罗刹人大惊失色,连夜逃遁。
十月末,大雪飘飘扬扬落下之际,吴三桂派出的一支百人队伍顺利进入尼布楚,竖起大明的日月旗。
……
辽东战平的同时,西边亦有战事。
七月。
厄鲁特蒙古大军侵扰河套。
三边总督史可法正是重病,只能令宁夏巡抚李岩和安西将军周遇吉,代他领兵前往作战。
不想大军刚出发,青海又发生了大叛乱。贼有万人。
此时,兰州已经没有了重兵,也没有大将,面对青海叛乱,众幕僚都以为当禀报朝廷,等待朝廷的援兵,史可法却说,兰州距离京师将近三千里,往来一两月,消息不便,即便是从陕西调兵,亦需要相当的时间,现在叛贼刚起,还没有成气候,如果甘等内地救兵,贼乱必然扩大,因此他决定,带领兰州剩余兵马,沿途再收拢兵马,前去讨贼。
幕僚劝阻,以他病重不可。
史可法心意已决,令人为自己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