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内地安稳,北方也已收复,流民减少,移往台湾的移民数量也开始减少,现在移民台湾的,主要是福建浙江广东山区的无地贫民,但朝廷迁移他们去台湾,花费较高。”
冒襄这一年以三品下放挂职五品的府司马,实际干着个县丞的差事,但放下心中的那点情绪,努力静下心来做事后,他倒也渐渐上了道。
台湾道四府,都在争夺移民,所有府县官员的第一要务就是移民和招商,尤其是移民放在首位,所有官吏都被要求招移民,并且列入考核,还是考核第一要求,还要求他们动员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来移民。
没有人一切都休谈。
但移民也是有成本的,得去内地招人,越远成本越高,要包路上吃用,还有船费,到了后还要有安家费,新移民到了大多是穷人,没有能力直接定居垦荒,还得先在屯庄结社屯垦,但这些官营屯庄,招来了人,也得准备耕牛、种子、农具,垦荒也得修水利等。
甚至还要跟台湾土着藩人争斗。
都是成本。
一开始都是直接招那些战乱饥荒中的流民,他们饿的活不下去,只要能有口吃的,别说运去台湾移民,就是拉去南洋当猪仔他们都会愿意的。拉到台湾后,直接就提供些口粮,然后就集体垦荒。
他们都是官营庄园的佃户,垦的荒地还是官府所有,收获的粮食还能收起地租,这种移民垦荒,台湾的官府还有的赚。
但中原安定,这种免费的流民没了来源,只能跟中原抢人,用跑马圈地吸引内地无地的贫民过去圈地垦荒。
但越来越不好招,得包船费,包路上吃用开销,甚至到了台湾后还得安置。
台湾现在一穷二白,田地等还搞免税等,财政没钱,虽然有中央特别移民专项拔款,但也数量有限。
各地想要大量移民,还得另想办法。
冒襄的办法就是官府力量不够,那就借助民间力量,现在不找那些穷人们移民,现在找富人移民,找那些士绅地主豪强商贾们移民。
因为他们有实力,不需要朝廷负担移民费用,朝廷只需要给政策条件。比如给予他们更多的圈地额,允许他们圈占更多土地垦荒,甚至是允许内地的士绅商民们组成商屯,以商号的形式招佃过来垦荒。
反正现在台湾到处是地,缺的是人。
而且台湾的气候很好,适合种甘蔗和棉花、烟草等,内地现在对种植经济作物是有一定限制的,完全可以招商过来商屯,不用官府增加开支,能引来人开垦种植。
种植这些棉花、甘蔗、烟草等,又来再发展初级加工产业,榨糖、纺纱、烟丝等等,还能提高税收。至于人手,让他们自己招佃,或是直接买奴隶来经营农庄。
先开发了再说。
而如果有中原的士绅地主,愿意过来移民发展的,自然是更好了,他们有实力,可以自己运来耕牛、农具、种子,甚至能够买来奴隶,招来佃户,能够开垦更多荒地。
“我们需要做的就两个,一个是放开政策限制,允许他们商屯,允许百姓垦荒更多地,其次就是给予税赋上的减免,比如新垦荒地,给予更多年限的免税。而对榨糖、纺纱等作坊,也应当给予更多税赋减免。”
“虽然暂时会减少税赋收入,但台湾首先还是得要发展,发展起来了,再收税也不迟。”
水田种稻,既能自给,还能销往内陆。而其它园地,种植甘蔗、棉花、烟草、茶叶等,既不用占用内地宝贵的耕地,还能带动台湾发展。
把台湾的农业定位于内陆原材料产地,能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利用土地和政策的优势,发展大面积的经济庄园,大片种植,甚至采用奴隶、雇工种植,提升产能效益。
他还提出了开山,开山是专在台湾南中北修建三条连贯东西的道路,穿过高山,连通东西部,修建驿路,既加强联系,也借此加强对土着藩人的控制,甚至还可借此开发山中的矿场等,还可向土着收购鹿皮、樟脑、药材、木材等。
开山和抚藩一起施行,现在不少岛藩,尤其是山里的生藩很野蛮,也很仇视移民,发生了不少下山袭击的事件。
修三条穿山道路,就能让明军深入山区,分割他们,先贸易交通,然后连剿带抚,在山里设立集驿站、兵堡、集市、屯堡等为一体的堡镇,在那里还要设学校,招藩人子弟入学,引藩人入市交易等等。
不能简单的征讨、围剿,山高林密,还是得以市易来吸引他们交流,只要他们肯市易交流,到时还可以引导他们与汉民合作开矿、伐木等等。
许多山藩仍是习惯射猎为生,少量种植,各自有世代相传的猎区,为了争夺猎场,还经常出草猎头,这种野蛮的习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