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有些茫然的摇了摇头,说道:“父皇怎么会派孤去犒军呢?”
李世民对兵权防的非常死,李承乾岂能不知道。
只不过李承乾权利心并不重,加上他觉得等他继位以后,那些都是他的,也不是特别在意。
“陛下肯定不能亲自去,除了太子,谁还有资格?”杜荷说道。
“或许吧。”
李承乾觉得李世民应该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在补偿他。
上次李世民说是李承乾派人刺杀李泰,直接将李承乾软禁起来了,当时李承乾心里非常愤怒,有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
他一直努力表现,就是想得到李世民的认可。
但是上次的事情,让他觉得,无论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李世民的认可。
这让他对李世民有了怨恨。
事实上这份恨意并不是突然而来的。
从小李泰做一件事情,稍微做好一点,就能得到李世民的称赞。
但是他不管做什么,做的再好,李世民也从未夸赞过他,反而一旦有什么没做好的地方,李世民就会大加斥责。
长久的压抑,在上次被冤枉后终于爆发了出来。
禁足的那几天,李承乾甚至想要造反把李世民软禁起来,自己当皇帝,让李世民看看,他能当好一个皇帝。
这个疯狂的想法,并没有因为李世民解除他禁足而有所减少。
李承乾本以为李世民会召见他,和他说一声错怪他了,然而李世民并没有。
“有了这次犒军,魏王殿下就动摇不了殿下的太子之位了。”杜荷小声说道。
李承乾乃是太子,本就占据大义,而那些文臣向来支持立嫡长。
等犒军过后,李承乾在军中也有了威望,虽然那些武将不至于投靠李承乾,但是也会对其有了好感。
别看那些文臣武将都没投靠李承乾,但是一旦李世民想换太子,他们也会站出来反对的。
对于文臣来说,李承乾是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度流传了几千年,那些文臣自然要维护。
可以说他们看重的并不是李承乾这个人,而是嫡长子这个身份。
对于武将来说,自然希望未来的皇帝,通晓军事,看重军队,这关乎到了他们以后的地位。
到时候即便李世民想换太子,文臣武将都站出来反对,李世民也没办法,除非李世民学朱元璋那样,在临死前,把朝中势力清洗一遍。
朱元璋有意传位给朱允炆,但是前太子妃还有个儿子朱允熥年纪和朱允炆相差无几。
而在身份上,朱允熥才是真正的嫡子,朱允炆的母亲原本只是一个妃子,在太子妃常氏死后才被封为太子妃的。
而且常氏乃是常遇春的女儿,正宗的淮西勋贵出身。
当时朝中武将大多都出自淮西,他们自然支持朱允熥当皇帝。
这就导致朱元璋为了让朱允炆能够平稳的登基继位,不引起动乱,不得不大肆清理淮西武将。
如果是朱允熥继承皇位,朱元璋根本不会这么做。
虽然淮西勋贵被清洗了一遍,仍然有一部分残余,朱允炆继位后不信任他们,根本不用他们。
这也是朱棣靖难之役能够成功的原因。
当时能打的武将不是被朱元璋清洗了,就是被朱允炆弃之不用。
朱元璋儿子中倒是有几个能打的,但是朱允炆削藩把那些亲王得罪死了,他们怎么会帮朱允炆。
唐朝的局势虽然和明朝的不同,李世民也没有前车之鉴借鉴,但是如果文臣武将都反对,李世民为了大唐稳定,要么打消这个想法,要么把朝堂清洗一遍,没有别的办法。
可以说,李承乾这次犒军以后,只要不作死,太子之位就不可能被动摇。
而杜荷作为最早支持李承乾的人,等李承乾继位以后,肯定能得到重用,就能振兴杜家。
“孤明白,你回去准备一下,明日和孤一起去吧。”李承乾说道。
经过杜荷的分析,李承乾心情好了不少,心中对李世民的恨意也消散了。
……
“砰!”
李泰听到李世民下旨让李承乾前去犒军,愤怒的将手中的茶盏摔了出去。
因为愤怒,加上摔茶盏的时候牵扯到了伤口,脸色有些发白。
“你们都下去吧。”韩文对那些吓得大气都不敢喘的下人说道。
那些下人见李泰没有说话,如蒙大赦,连忙退了出去。
“你干的好事!”李泰愤怒的看着韩文。
要不是韩文出的馊主意,他就不会受伤,即便李世民还是派李承乾前去犒军,他也可以去求李世民让他也去。
但是他现在有伤在身,李世民根本不可能答应。
韩文并没有因为李泰的怒气而害怕,淡淡的说道:“殿下,你还看不出来么?陛下根本没有换太子的想法。没错,陛下是最喜欢殿下,但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