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和杨士奇有些激动,感激的看着周乾,眼里带着一丝泪花。
这种事说出来谁信,太子竟然是这样想的,被人信任看重,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啊。
“内阁,设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 选品级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文渊阁当值,参预机务。”
周乾并不希望内阁权力过大,历史上从仁宗以后,内阁权位渐重。
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实际掌握宰相权力,称入阁预机务,而内阁领班大学士即称内阁首辅、首相。
杨士奇与杨荣虽然并未明面答应周乾什么,但是周乾的“内阁”也在他们心中埋下种子。
“…………登基后,朝廷的大小事情都已经出来, 但很多事情都是之前处理过得那种,算是有经验。
你皇爷爷退居后,朝中官员许多都是松了口气,他们盼着朕能给他们宽松的政策,不要如之前的严酷,朕也是允许的,但是若贪污受贿,此事绝不可能姑息。”
御书房仍旧安静,朱标已经早早地处理完政事,开始恢复轻松,开始一五一十的讲起他登基后的心里路程,以及每日下朝后的心境。
“老四说你想设内阁。”
“不是儿臣想,是想替父亲分担繁忙的政事,只是觉得如山的奏疏堆积在这里,爹是忙不过来的。”
“是很忙碌。”朱标点了点头,他看着周乾道:“朕想, 做个几年皇帝便交给你来, 这样也算是不虚耗你,朕看的出来,你可以带着大明朝走向另一个辉煌。”
“不知道。”周乾摇了摇头:“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只记得当初想着为天下百姓铲平不公正之事,却没想到有一天坐在这个位子上。才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皇爷爷是将希望都寄托在爹你的身上,他年纪大了,也该让他有几件高兴的事,只要天下百姓能过上富足的日子来。
爹你做皇帝,和我做皇帝,都是一样的。”
朱标摇摇头道:“做太子可以维护百官,与官员交好,但是做了皇帝不能如此,这也是朕做了这么多年太子忽然变成皇帝,实在无法适应,却也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周乾像个几十岁的老头,安慰朱标。
朱标正感慨自己儿子终于懂得体谅父亲时,却被下面一句话, 气的哭笑不得。
“内阁的事情, 爹,你可不可以考虑下。”周乾站在旁边,目的性很强的询问。
朱标愣了半晌道:“此事,待朕好好想一想,毕竟内阁不是小事,你自己说呢。”
“爹,在您这里,它其实就是一件小事。”周乾知道朱标再推辞,便笑着说道:“其实,它可以有效的帮爹处理不必要的奏疏。
这样您也不会觉得身体吃不消。”
周乾一会儿走到左边,一会儿走到右边,朱标转向哪边,他就跑到哪边去说。
原本想着,朱标应该比老朱好说话多了。没想到他在这里碰了软钉子。
原因在于,朱标认为,当年废除丞相时,朝堂闹得十分大,甚至有官员为此折了两条腿。
朱标觉得若是设内阁,只怕避免不了朝堂一阵吵闹,而且他觉得周乾这个想法太过于幼稚,并且这种事情还需要朱元璋同意才是。
周乾急了:“爹,爹,现在已经不是皇爷爷管事,是你自己,为何你有事情还是要去问皇爷爷?难不成你的习惯还未改过来。”
周乾说的有一点没错,朱标当了几十年的太子,有事情都是询问朱元璋成习惯了,突然自己握权,他是特别的不适应。
“陛下,子时到了。”值夜的内侍进来禀报。
朱标道:“你先下去,朕与太子再说几句。”
殿门被关上,大殿静悄悄的。
朱标道:“内阁的事,你是非办不可了?如果这件事传到你皇爷爷的耳朵里面,怕是会觉得你要让朕恢复丞相之职。”
“爹,若是儿臣想恢复丞相,又何必苦口婆心过来劝说您,这天下原本就是老朱家的,我有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相权去折腾。”
周乾坦然道。
“同时,这些大臣只是帮您提出建议,最终的决定还是在您手里,这有什么?”
朱标和朱元璋虽然性格不同,一个重武,一个重文,但是朱标和朱元璋骨子里都有帝王果断的特质,做起事也并不那么优柔寡断。
因此,他想也没想,就半否定了这内阁的提议。
“爹,内阁它并不掌管兵权,与政是分开的,您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在文华殿试试。
若是儿臣能试验成功,到时候交给爹,这样可好?”
朱标看到自己儿子可怜巴巴的看着自己,道:“朕真是怕了你了,至于人选,你要从翰林院选,还是从你的那些官员里选。”
“儿臣已经心里有数,只要您一句话,今后您分给儿臣的奏疏,都可以如此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