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董拙已经放弃了最初那种简单粗暴的行为,转而以更加高明的手段,来尝试融入朝臣之中。
以这种手段,配合他本身的实力,他将是所向睥睨!
荀或心中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他不知该喜该忧。
一方面,面对这样的董拙,想要让朝廷摆脱他的控制,再兴汉室,将困难百倍。
而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的董拙,才可能削平各地诸侯,让混乱的东汉重归一统。
“唉,国事艰难,前路难测,东汉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荀或心中长叹道。
杨彪彻底面如死灰了,他也是驱物境修仙者,那些朝臣的议论,虽然刻意压低了声音,但又岂能逃过他的耳朵?
而听到这些议论,他就知道自己完了。
如果说之前的失败,只是这件事的失败,以他的身份名望,就算是告老还乡,也未尝没有卷土重来的希望。
但此时,却是他整个人都完了。
士族的根基在于名望,只要名望在,就是变成布衣,也能在顷刻间青云直上,成为朝中大老。
但若是名望不在了,就算还有官职身份,也只是待宰羔羊。
随便几个侍卫,就能将他拿下!
“你,好,毒!”杨彪看着董拙,一字一顿的说道。
董拙早就掌握了这份口供,但却不直接拿出来。
而是故意诱导他,让他以为董卓没有确凿的证据。
然后做出了利用百官请辞,来逼迫董卓让步的事。
而后才将底牌一步步揭开,让他一步步逼入绝境。
如果董卓在最初就拿出这份口供,那根本就不会有百官请辞的事情发生。
那时董卓也能将杨彪等人下狱,但朝臣对他们是同情的,就算他们因此死了,也会照顾他们的家人。
但此时,他们却是名望尽毁,被所有朝臣唾弃,便是死了,也没人会为他们说一句惋惜!
“杀人诛心,董卓这是在杀人诛心啊!”杨彪心中叹道。
董卓默然不语,只是目光冰冷的看着杨彪。
杨彪想的没错,他的确是故意引导局势的。
今天这场大戏,看似是杨彪在唱主角,但其实董拙才是导演。
所有人的动向,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早在三天前,他去天牢中会见荀或时,便已经决定,要借此桉,将朝中敌对势力一网打尽!
他也不是非敌即友。
他可以容忍朝臣对他忠诚度不高,,也可以容忍朝臣对他心怀怨怼。
只要朝臣愿意跟他展开合作,他就可以包容对方。
但对那些死心跟他做对的人,却是绝对不能放过!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他给过杨彪袁隗机会,但他们不要,那就别怪董拙心狠了。
而既然已经是明确的敌人,那自然也就不会留情,要用尽一切手段,从精神到肉体,彻底的消灭对方!
杨彪神色稍缓,到底是仙道高手,朝廷大老,久历宦海沉浮,心志非常人可比。
虽然面临绝境,心智动摇,但有这片刻时间缓和,也就恢复了冷静。
“老夫罪孽深重,看来今日是难逃一死了。只是万般罪孽,皆是老夫所犯,与家中妻儿无关,家中幼子杨修,年仅十五,还在读书。不知太师可否留他一命?”杨彪哀求道。
杨修!
又是一位顶级名士!
在后世人眼中,杨修多是作为一个恃才傲物,不知进退的反面教材而存在。
但实际上,杨修可谓是同时代中,最出色的人才之一。
他在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当时曹操军国多事,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
《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让曹操都自叹不如。
杨修的死,跟他恃才傲物没啥关系。
更多是因为曹魏的夺嫡之争。
当时杨修辅左曹植,因其对曹操心思猜的太过透彻,于是让曹植投其所好,大获曹操好感。
曹操甚至多次都产生了易储的想法。
此举引来曹丕一党的极大恐慌,于是司马懿、陈群等曹丕麾下谋士与其展开针锋相对的对抗。
两派相争产生的极大内耗让曹操都看不下去了,最终在权衡利弊后,将杨修斩杀。
所实话,对于是否杀杨修,董拙心中确实有些犹豫。
说到底是产生了惜才之念。
杨修的才华母庸置疑,如果不是夺嫡押错了宝,后三国时代的历史上,必然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同时,此人也位列名士图之中,若能收服,便可获得额外的民心加成。
不过反复思考之后,终究还是放弃了。
因为杨彪他是必须要杀的。
而杀了杨彪,又怎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