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拙道:“成昆不是无智之人,他想要覆灭明教,甚至不惜为此害的你这位爱徒家破人亡。
那他自然也不会舍弃明教最大的敌人。
毕竟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他们天然便有合作的基础。”
“明教最大的敌人……朝廷?你是说他投靠了元末朝廷?”谢逊目光一转,勐然说道。
董拙点头道:“不错,他早已投靠了元末朝廷,并得到朝廷的重用,但具体被安置在什么地方,就非本王所能知道了。”
其实董拙清楚,如果剧情不出现变化,成昆极有可能是在汝南王府中。
但此事就不足为谢逊道也了。
毕竟他跟谢逊长篇大论的说这些隐秘,可不是闲的没事做,故意来这装比。
他是为了引导谢逊去跟整个元末朝廷为敌。
元末国内,此时已是义军四起,但这些义军还远为发展起来。
尤其因为很多义军背后都有明教背景,都受明教控制。
但明教却因为教主失踪四分五裂。
这导致义军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
阳顶天临死前留下遗命,让谢逊暂代明教教主之位,统领教务。
所以他是整合明教和明教义军的最佳人选。
但谢逊沉迷于寻找成昆报仇,根本无心教务,便是拿出阳顶天的遗命,也未必能够奏效。
可若能将谢逊的仇恨对象,引导到整个元末朝廷身上。
那即便没有阳顶天的遗命,谢逊也必然返回明教,依靠明教和明教义军的力量,来报仇雪恨。
反之,若是告知谢逊,成昆在汝阳王府。
那他很可能会将打击对象局限在汝南王府身上,不会调动明教和明教义军的主要力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争之世,不仅要强大自己,更要削弱别人。
东汉元末两国相邻,任何一国陷入乱局,都会造成对方趁虚而入。
如今东汉国已是战乱四起,那就不能让元末国太轻松。
按照正常情况,元末国至少要到十几年后,国内义军才能与朝廷正面抗衡。
而在此之前,元末朝廷不仅可以压制国内义军,甚至还有余力介入他国事务。
若是元末出兵东汉,以东汉国的利益,来转移国内矛盾,那对董拙可绝不是好事。
所以董拙才会如此引导谢逊,就是希望他去整合明教和明教义军,给元末朝廷带来更大的威胁,让元末朝廷无力顾及东汉事务。
“等再过几年,待本相收拾了国内这些乱臣贼子,那时元末国内朝廷和义军也该打的筋疲力尽了。
到时出兵元末,便可以将这块熟透了的果实彻底吞下去了。”董拙心中暗道。
“原来如此,谢某明白了。”谢逊长叹一声,自妻儿死后心中产生的各种疑惑至此全部解开。
他眼中精芒一闪,沉声说道:“谢某此时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太师为何要将这些隐情对谢某坦然相告?”
谢逊绝非无脑之人,其实他也是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读书甚多,这从他父母为他起名为逊便可见一斑。
只是他从小喜欢武道,兼又重情重义,这才加入明教,成为四大法王之一。
但他除武功之外的其他能力也是极为出色,若不然阳顶天临终前,也不会遗命他来暂代教主之位。
所以他自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董拙如此耐心的告知他这些东西,必然是有所图谋。
若是此时董拙不能给出一个让他认可的解释,那就算此时他不说什么,日后也会多加防范。
如此董拙的诸般目的可就不好达到了。
“原因很简单,本相是希望与谢法王结盟,或者说与谢法王身后的明教结盟。
元末东汉都已经进入到王朝革鼎时期了。
元末国内,明教统领百万义军,是能跟元末朝廷正面抗衡的强大势力。
而本相,也是东汉国内最强大的势力。
若你我两家能够结盟,彼此守望相助,那对双方都是极大的好事。
谢法王以为如何?”董拙呵呵笑道。
谢逊低头沉思片刻,感觉董拙这番话还是有几分诚意,比较合情合理。
而结盟之事,也确实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好事。
于是抬头笑道:“既然太师如此看得起谢某,那谢某自然不会辜负太师期望。待谢某回国整合明教之后,定会给太师送来盟书,结两家之好。”
“哈哈哈,好!那本相就等着谢法王……不,应该是谢教主的盟书了!谢教主一路走好,恕本相就不远送了。”董拙哈哈笑道。
谢逊抱拳行礼道:“承蒙太师吉言,谢某便先走了,太师请留步!”
随后虎卫营士兵再次闪开一条通道,谢逊从通道中离开。
此时虎卫营的包围圈中已经只剩下马超一个人了。
董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