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四年十一月,伐吴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魏军三路并进。
西路王昶、中路毌丘俭、东路司马昭领诸葛诞、胡遵。
不过朝中对司马昭领兵颇有微词。
傅嘏又上言劝谏,以安东将军统率镇东将军和征东将军,于军法不合,上下失序,军心生疑,而且司马昭资历不足,从未统领过大军,建议以太尉司马孚领兵。
不过司马师的心思显然不在战事之上,依旧没有采纳。
十二月,三路大军急进,南郡、武昌、东兴相继燃起战火。
东兴堤横亘在濡须水之上,不难攻破。
胡遵一马当先,作浮桥渡水,陈兵于大堤之上,命桓嘉、韩综向东、西二关城发动进攻。
但东西两城俱扼守形要,守将全端、留略死守城池,虽只有千人,却同仇敌忾,胡遵万人奈何不得。
与此同时,诸葛恪率兵四万,以吕据、丁奉、留赞、唐咨等将为前锋,日夜兼程而来。
胡遵久攻不下,锐气渐消,会天大雪,士气低落,闻吴军驰援,遂屯兵于东兴堤之上,以逸待劳。
天寒地冻,天地之间昏沉沉的一片。
几名士卒扛着长矛在堤坝上巡视。
其他袍泽已经躲入营帐之战,只有他们这一什还在尽忠职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格格不入者,必受排挤。
“马小兴,你这人也太过小心了,这鬼天气,吴狗攻的上来?”屯长赵惇裹着羊裘笑骂道。
领头什长向营帐中的屯长拱手施礼,“略作防备。”
屯长骂骂咧咧的缩回营帐,不再理外面坚持巡逻的士卒。
什长沉吟片刻,目光从南面转向北面徐塘方向。
魏军唯一的退路浮桥就在徐塘之上。
倘若一支吴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此处,摧毁浮桥,则东兴堤上的所有士卒都成了瓮中之鳖。
只是,他能看到,他的上司却看不到。
“你只是一个什长,某只是一个屯长,听命便是,休要多管闲事。”赵惇不止一次这么教训过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派系。
征东将军胡遵身边自有部曲心腹,寻常人也靠近不了。
一个什长的话,更不可能传上去。
而他上司的上司的上司韩综,也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
此人乃东吴名将韩当之子,韩当死后,韩综继承其部曲,镇守武昌,却淫、乱不轨,嚣张跋扈。
吴主孙权看在其父份上,并不过问。
但老年的孙权刻薄寡恩,弄死不少人,尤其是陆逊,大失吴人之望,越是不过问,韩综越是心虚,担心秋后算总账,带领母亲、家属、部曲数千人奔魏,被用为将军,封广阳侯,调入胡遵麾下,数次入侵吴国,残害百姓,孙权恨之入骨。
能看出潜藏危机之人,当然不是寻常什长。
马小兴者,马隆马孝兴也。
两年前,马隆与眭十一逃出许昌屯田,眭十一吞土而亡,马隆孤身返回家乡。
但在兖州刺史黄华追究下,马隆家卷被同郡的羊氏收容。
马隆心安,度天下形势,魏吴必有大战,遂南下淮南,欲建立功勋以洗掉罪名,路过徐州正欲征东将军胡遵选拔勇士。
天下人尽皆知,胡遵乃司马氏之心腹,投入他门下,将来立了军功,洗刷罪名也容易一些。
对于兵法武艺,马隆有足够的自信,只是出身寒微,又性情耿直,一直摸不到门路,才落拓至此。
果然,进入胡遵麾下之后,凭借过人武艺,立即得到提拔,成为前部督韩综手下的一名什长。
什长就什长吧,马隆倒是无所谓。
只要有仗打,就有机会。
但眼下情况,却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胡遵、诸葛诞、司马昭,似乎各怀心思。
此战,都督司马昭欲以诸葛诞为前锋,攻拔东西二城,但诸葛诞却出人不出力,自守于浮桥之上,令士卒屯于堤坝之上,不愿强攻,与司马昭闹得相当不愉快。
司马昭是都督,诸葛诞也是都督。
年纪辈分名望都差了一大截,以安东将军也很难指挥镇东将军、扬州都督。
所以司马昭只能派胡遵上。
进入十二月,天越来越冷。
魏军不得不饮酒取暖,但酒喝多了,人也会越来越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