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说明廷遇顺则止,昔日李闯无福而强用顺为国号,以至于草草身死。关外的建虏为了入主中原,让尚是幼童的贼酋背上了顺治的年号,以至于现在被明廷反推。而皇父自用了大顺的年号后,诸事顺遂,由此来看大顺这个国号应该是应在皇父身上。顾此儿臣以为我西营应该将大顺的字号全盘接过来,以顺为国号。”孙可望引经据典的说出了让张献忠沿用大顺国号的想法。大顺这个国号,在义军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现在张献忠用的年号就是这个,若是能改成国号自然是最佳选择。
遇顺则止是从正德年间开始就一直在民间流传的谣言,传说这是刘伯温对对大明命数的断言。甚至有传言说,当年的朱元璋还根据这个意测推断出大明能享国308年的结论。正是因为有这个传言,明末的义军以及满清才想尽办法的往这个字上靠。李自成抢注了大顺的国号,张献忠没办法只好将大顺当年号,而满清那边则用了顺治的年号,他们的想法都是想让这个顺字应到自己头上。
“将国号改为大顺?如此一来咱老子岂不落在了李闯之后,成了大顺的二皇帝?”张献忠对大顺肯定是有想法,可他心中却顾虑这玩意已经被李自成用过了。自己若是再用的话,不就成了李自成的接班人。
“皇父、大顺皇帝本来就是你的,凭着在义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高闯王兵败后,天下义军的首领名正言顺的归皇父。李闯只不过是仗着手段强夺了这个名号而已,现下拿回大顺的国号,好处有三,一是上应天命、二是能将已经分散的闯营重新收拢在义军麾下,三自然是能再收拢一些与明廷有隙的旧军。至于李闯之前窃取大顺国号的事,皇父大可不必在意,其人已死,犯不着再计较,日后只需给他封个王号,不承认他做过大顺皇帝的事即可。”
“好、既然咱老子做大顺皇帝是天命所归,哪咱就用了这字号。李闯已身死数年,咱老子再和他计较倒是小气了。可望、你安排人准备一下,择个吉日,在广州城办个堂子,将改国号、年号的事一起弄了。然后咱们就带兵北伐,尽快将天下事定了!”
张献忠忙着改国号,筹备北伐事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进取心来看,义军这块确实比别的势力强。或者说像张献忠、李自成这样的义军首领天生就比一般人爱折腾事。同样是势力团伙,眼下还像西营这样迫不及待的攻城略地的真没几个。
论实力、孙传庭、高名衡、何腾蛟他们不比张献忠差多少,特别是孙传庭甚至还要比当时的西营高一个档次。然而、这几年,凡是以前有朝廷背景的势力,都没怎么扩张实力和地盘。还有个奇怪之事在于,李自成一死、闯营势力也好像失去了那股锐气,开始盘踞在湖北,中原南部,打起了据地自保的主意。
现下、在所有的势力团伙看来,西南的献营和北京的朱由检势力,就是两大最不安稳的因素。大家日子刚过的舒服,你们两个一个在南边扩地盘,一个在北方闹事情。前年末和去年初,北边的将大同和山东占了,就让人很是紧张了一番,以为北京城的老皇帝按耐不住要平天下了。好在去年底的时候,他们将主意打到了建虏那边,折腾到现在也还没折腾清楚。
结果北边的皇帝一消停,献贼这块又整起了大事。广东全境被占,据有三省以上的地盘,还咄咄逼人,这样的势力不让人重视都不行。
首当其冲,最受威胁的是湖南的何腾蛟和江西的金声恒,他们两人的势力都不够大,后背又都不安稳,直面风头正盛的张献忠还真没啥把握。感受到威胁的两人,赶紧向其它势力求援。金声恒还好点,他和南京的关系不错,算是有个靠山可用。何腾蛟就倒大霉了,名义上南京也是他的老大,可双方控制的地盘不接壤,那边就是想给何腾蛟提供点帮助都没法用上力。
没办法、湖南王何腾蛟只好将主意打到了眼下实力最强,还有点交情的孙传庭身上,想着从他那儿借些兵马来用。
孙传庭感觉自己是掉进了一个烂泥潭,不管哪儿快顶不住了,最后这帮人都会将主意打到他的头上,想着从他这儿打点秋风。
“主台坐拥川陕二省已有数年,气候已成,学生以为也是到了一展雄风的时候,不然秦地儿郎们久疏战阵,对都督将来的大业不利。”长安城,孙传庭的府邸,一位幕僚拿着手中何腾蛟的求援信,老神叨叨的说着自己的主意。
“以你之见,秦军当去援救何都督?”孙传庭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出主意的幕僚。
“若是如此主台怕是不能尽收献贼作乱的利!”
“你说、我们兵进贵州,会不会速战速决,尽快将贵州之地给掌控了,从而占据整个西南战事的主动?献贼在贵州盘踞的时日不短,本座有些忧心啊。神京城和建虏的战事停了下来,从那边传过来的报纸说,他们双方在和议。若是神京城的那位真下了决心,不收沈阳城,说不准还真有议和的可能。届时晋地、中原都可能直面兵锋,过多的兵马陷入贵州,会极为不利啊。”直接从四川取道夔州进入湖南支援何腾蛟,孙传庭肯定不这么干,到时候湖南的利益怎么分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