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武群臣都到齐之后,康熙用他那极富扇动性的声音说道:“海寇大造舆论职责官军屠戮平民,如今天下舆情汹汹,如之奈何?”
“皇上!奴才以为海寇指责我大清杀戮平民是假,想要制造借口与我大清开战是真,奴才认为我大清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各个与海寇交界之处,都必须日夜监视,防止海寇可能出现的偷袭。”纳兰明珠首先出班奏道。
“臣附议!”陈廷敬出言赞同了纳兰明珠的提议。
“臣附议!”
······
连续几人都出班附议了纳兰明珠的提议,康熙很明显对于这个提议并不感兴趣,明珠的这个提议只能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善于揣摩上意的索额图看着康熙不置可否的样子,马上明白皇帝对这个建议很不满,看来皇帝还想在开战之前与海寇再进行一次接触。
若是能够争取一段时间,让朝廷能够从容将吴逆彻底平灭,那个时候就算海寇不与朝廷翻脸,朝廷也会主动对海寇发起攻击,最起码要将海寇赶下海才行。
“皇上!明珠大人所说听起来有些道理,可是却没有什么大用,眼下朝廷最需要的不是与海寇开战,而是在平灭吴逆之前稳住海寇。
因此奴才认为应该安排一员干吏为行人出使海寇,就巴蜀问题与海寇进行谈判,只要能够稳住海寇,朝廷做出一些让步也不是不行。”
索额图的一席话让康熙眼前一亮,看来还是自己的老丈人更懂自己,虽然康熙不认为满清朝廷将姿态放低就能争取到郑氏海寇不出兵,但是利用谈判拖延一段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康熙没有立刻表态,他还想看看自己这些重臣还有多少人赞同索额图的建议。
皇帝没有表态,底下的群臣立刻分成了好几个阵营,有赞同明珠的,也有赞同索额图的,还有一些低头沉默不做声的。
康熙将群臣的表现都看在眼里,对于那些一言不发明哲保身的官员,已经在心里给这些官僚下了定论,这样的官僚一定不能大用。
不管是提出任何的建议,哪怕是无用的建议,都能证明官员是愿意做事的,这些一言不发者明显就是不愿意做事的。
在群臣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康熙轻轻敲击了一下龙书桉,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争论的人闭口不言,这就是皇权的威力。
众臣将目光看向康熙,康熙咳嗽了一声,见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这里,开口说道:“明珠与索额图所言都有道理,依朕看来两位之议完全可以同时进行。
备防与谈判并不冲突,当然我大清以和为贵,能不开战最好,只要郑经愿意以谈判解决双方的分歧,我们可以适当做一些让步,甚至可以请郑氏派人亲自到巴蜀进行调查。”
陈廷敬眼前一亮,立刻出班恭维道:“皇上圣明,此计甚好,若是能够在谈判问题上拖上一年半载,朝廷就能彻底解决吴逆。
到那时,我朝凭着新胜之师,一鼓作气便能将海寇赶下大海,未来几年我朝励精图治,打造海船,早晚能够将海寇彻底拔除。”
这话算是说到了康熙的心坎里,他的策略就是想要用谈判拖延时间,这个谈判的人选就要好好选择,必须要能明白皇帝意思,尽量将海寇拖住。
既然陈廷敬这么明白自己的心思,不如就让陈廷敬做为行人出使海寇。
“陈师傅说的好!甚合朕意,我大清如今最重要的事是彻底解决吴逆,在吴逆没有解决之前,不能再开战线,凭白的分散朝廷的力量。
朕有意请陈先生代表朝廷出使海寇,与海寇进行谈判,不知陈师傅意下如何?”
“臣敢不从命,不过臣一人势单力孤,特请皇上下旨夺情丁忧在家的张敦复与臣一道出使。臣二人都与海寇打过交道,算得上比较了解海寇者。”
“朕准了!”
“臣还有一件事本来打算过些日子事成之后再向皇上禀报,既然臣要出使郑氏,这件事就提前向皇上禀报一下。”
“陈师傅有事就说,只要朕能办到的,一定照办!”
“今年以来,皇上命臣掌管工部,前线缴获了一些吴逆使用的火铳,威力甚大,根据俘虏交待,这些火铳是来自郑氏海寇。
得知这些火铳的来历之后,臣便命令工匠仔细研究海寇的火铳,是如何打制出来的,为何威力如此巨大。经过大匠的仔细研究终于明白了这些火铳威力巨大的奥秘。”
群臣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了陈廷敬的身上,当年满清与海寇交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海寇的火器犀利,能够远距离射杀敌兵。
而且根据武昌前线的士卒描述,吴军使用的这种火铳列阵之后,能够连续不断地发射弹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