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时候,邯郸传来了一个消息——赤狄围攻邯郸,邯郸氏投敌,城邑陷落。
毕竟封到邯郸的赵栴已经死了,他的儿子还不到五岁,其母怕遭到姬獳的继续迫害,于是就带着邯郸赵,一整个投靠了赤狄。
赵穿的妻子是晋侯的姐妹,但是赵栴就不知道了。
能够投敌,也说明邯郸氏的这个班底,整体都是怨恨姬獳,怨恨晋国的。
得到这个消息的晋侯勃然大怒,但是没有在群臣的面前表现出来。
这件事情,在晋国的朝堂上被公之于众,得到这个消息的人并没有将这个消息隐藏起来。
“君上,我看这赤狄现在就应当讨伐了,顺便再诛杀邯郸氏剩余的逆贼,现在他们犯的可是叛国的大罪,臣愿意出兵征讨。”
郤缺最先站了出来,他知道了晋侯和公子想的什么,不就是想直接靠公室的力量吞并彻底的土地吗?
那么大的土地,他自然也是想去分一杯羹,但是没有这个机会啊。
如今邯郸氏投靠了赤狄,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晋侯明明气着,脸上倒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不急,邯郸本来就和晋国没有接壤,得到也不是,丢掉也不是。
邯郸距离晋国太过遥远,而且邯郸氏已经反叛,如果我们去支援,恐怕他们有诈。
就算再将它夺回来了,如果不多加派人镇守,长期以来必定会受到赤狄不断的骚扰。
所以暂时丢掉也无妨,一两年之内我要将赤狄全部打下来,到时候它们与晋国的国土连成一片,就不用担心再丢了。
但是我还有一句想说的:晋国的土地虽然很大,但是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不是不征讨,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时间罢了。”
中军将荀林父此时也成了替晋侯说话的,毕竟是已经拿了晋侯的好处:
“臣也赞同,现在暂且不要管他们,国君实行的政策尚未见到成效。还是让赤狄多危害他自己的子民吧,那样以后我们就能轻松地打下它了。”
荀林父生性就柔弱,他的威望并不能服众,于是栾盾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国君啊,这赤狄太过嚣张,必须得惩戒,臣听说蛮夷只会畏惧武威,而不会对心怀德行,所以必须要打他们,才能够让他们畏惧,不敢再来侵犯晋国。”
胥克也跑了出来:“君上要一并吞掉赤狄,必然需要长时间的谋划,贸然去攻打赤狄,什么准备都没有做好,如果今年就是荒年,那应该怎么办呢?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去准备呀。”
晋侯看见朝廷上的景象,没有继续说什么。
最末尾的下军将和下军佐也没有说话,不发表他们的意见。
“国君,新法已经修缮好。
加上国君施行仁政,将田税降低,也按照打制铁器的质量,提高给工匠的工钱。想必今年的盗匪一定会大大减少。再者已经对百姓施教化,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加富足。”
执政士会,对与这件事情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反而是为他们去转移话题,不再让他们去聊这个问题。
他还不是卿族,只在乎自家的利益,卿士的利益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他很清楚的看到,国君要对卿族下手,尤其是在于权力这一方面,晋侯想要收回权力,或者再度将权力分散出去,避免再出现赵盾那样的权臣出现。
晋侯要把权力再一次掌握到国君的手上。
所以他站好了队,就能够保持住家族的昌盛,就算国君和卿族斗的你死我活,那和士氏又有什么关系呢?
士朔现在从士氏分了出去,已经成为了小宗“巩氏”。
士会感觉到了国君对于士氏的器重,说不定就算士氏到他死的时候都只拥有大夫的爵位,下一任执政依旧会是他的儿子士燮。
士会又向晋侯汇报了工作的情况。
国都附近的牛耕推行的非常好,农民的土地扩大了不少。
而且在农税一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改革。
并不是固定的十分之一,而是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丰收年歉收年来收。
丰收年多收,歉收年少收。
司空伯宗也向晋侯报告工作情况。
“近来,铁器的产量大大提升,这多亏了公子从耿邑和上阳带来的工匠,他们的炼铁技术较为高超,制造出来的农具质量好。
而且公子设计出一些攻城的器械,臣觉得非常有用,于是也派匠人们继续研制,将来在一些攻城的战役之中,恐怕要变得更加简单了。”
姬獳的确在耿邑带回来不少的铁匠,毕竟赵氏从他那透风报信,得到了一些炼铁技术的蛛丝马迹。
才刚刚吃透,没能打制出来好的铁质武器,但是做农具也是肯定够了的。
姬獳这边的匠人研究出了包钢的技术,在斧子这类器具的刃上使用了钢,而其他的部分则是普通的熟铁。
这样能提高工具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