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被狄人侵犯,我们楚国乘人之危,这不好,我要派军前往晋国,帮助晋国抵御长狄。
再派一支军队去打郑国。”
熊旅这样想着。
这个时候朝中的老臣伍举摇头:“君上湖涂啊,晋国能有这一天,完全是他们自己不与邻邦修和善的缘故,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楚国这个时候去征服郑国,怎么能算趁人之危呢?”
“这话就不对了,要想称霸中原,就得名正而言顺,我们派兵帮助晋国,这是仁义德行!”
“晋国能够让郑国屈服,完全是靠的威势,并不施德行,我们就要威势和德行并行。”
“我们楚国要以德服人,要征服郑国,就要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叫征服啊。”
熊旅一直把自己认为是华夏之君,而不是蛮夷。
...
白狄人的行动非常快,他们是第一个出军的,直接度过大河就过来了。
前去骚扰晋国的蒲,并且围攻这座城池,并且在周围大肆掠夺人口和粮食。
六卿在得到消息之后,按照国君的来信,再经过一番商量之后,派出了一军前去救援,晋国的一军抵得上其他国家的三军,所以他们去打白狄,用这些人数是足够的。
不过这些白狄人最擅长做的也就是打完就跑,抢完就熘。
平常晋国人都对他们是无可奈何的,也很少去防备他们。
因为晋国和他们之间拥有一道天然的屏障,也就是大河,他们渡河十分艰难,远远没有赤狄给他们带来的危害大。
但是这一次既然做了围城的准备,六卿就不得不重视这一片了。
而齐国就没那么幸运,大河在齐国的流域就不是险要之处了,坐船能够轻松过来。
现在为了防范狄人,齐国在大河边上正在修砌城墙,也就是后世着名的齐长城。
齐国也是最早修长城的国家。
长城能够防止小规模的敌人入侵,但如果是大规模的入侵,根本就防不住的。
能够防止小规模的入侵就已经很好了,如果是长期的小规模入侵,带来的伤害还是挺大的,修筑长城之后就能够把这些小规模的入侵完全抵挡住。
有的人说长城就是摆设,说统治者脑子不太好使,才去修长城,事实上是说这些话的人脑子不太好使。
长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在建筑的过程中,必定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事,民众早就怨声载道了。
而且长城虽然是抵挡了狄人的侵略,在事实上也妨碍了齐国向长狄那边扩张,齐国现在扩张方向并不是向西,而是向东。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国人现在是十分的勇勐,一个个都热血沸腾,前去攻打晋国的函谷关。
他们对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是十分的自信,毕竟在三年前他们就曾经攻破过晋国的函谷关,包围了晋国的焦地,并且把焦地的那些农田都给用一把火烧了。
而焦地就位于上阳的对岸。
这种行动差点儿让焦地的农民都饿死,好在当年不是荒年,而是丰收之年,那里的人们靠着官方的接济,成功的度过了一个冬天,他们都要恨死秦国了。
自从上一次焦地被打,晋国就又加重了对于函谷关的防御工事,调遣了更多的人驻扎在这里。
而且这里也有姬獳发明的新的防御武器——投石车。
这投石车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他就想着在函谷关布置几台了,毕竟秦国人有事没事就在后面打晋国,晋国主力出军的时候,就是他们跳的最欢的时候。
焦地的教训,以及牛犁被偷,让他对秦国十分防范,有了这种武器,到时候就能够更加勐烈的震慑住秦国人了。
这里的投石车也不多,就五台,原因还是地势太高,而且太窄,东西不好送上去。
一台投石车就是数百斤的重物,平常都是在平地推动,都要耗费许多的人力,更不要说把投石车给送到高处去了,那完全就是在刁难他们。
这三台投石车能够在函谷关上面,还是多亏了姬獳想的主意。
既然推不上去。
那就不能把投石车拆成很多零件,然后搬上去再安装吗?
又或者是把那些原材料直接送到上面,然后再让工匠对其进行组装,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人力。
搬运一些木头上去还是挺简单的。
所以这里能够有三台投石车。
秦国人开始攻击函谷关的时候,还以为能够像上次一样能够攻打下来。
...
晋国这边也不是吃干饭的,看见秦国人浩浩荡荡的在函谷关前面集结,他们立刻就提起了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