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船只在吴郡靠岸,刘琮的巡游也来到了最终站——丹徒。
这里是长江入海口,属于半个海港,之前魏延就是从这里上船北上的。而刘琮来到这里,除了看海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考察一下当地的情况。
这期间刘琮巡游了长江各个县城,派遣心腹来考察政策执行情况。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部分县城执行力度不够,不过暂时还没有发现阳奉阴违的人。
当然也只能说在长江主干道上,这些官员还算收敛。因为基层官员基本上都是寒门,而监察官员则是士族,一般不会出现彼此勾结的情况。
但是要是像交州,扬州南部那些开发依旧不好的地方,还能不能像这样执行力极高就不一定了。
这几天刘琮一边玩一边工作倒也挺惬意,反倒是刘兴感觉很不满,他不喜欢待在屋里。虽然嘴上说着不喜欢军队,不过一到无聊的时候就喜欢跑去看士兵操练。
别的不说,等我刘琮当上汉中祖之后,昭武皇帝的名号早晚是你的。
来到丹徒之后,刘琮对本地的渔业和官营盐场非常感兴趣。只休息了一天就带着御林军去海岸边看新建的盐场。
说来也惭愧,晒盐法这个方法虽然是刘琮开创的,但是他从来没来看过。正在居庙堂之高,他甚至不知道现在他统治下的县城生活咋样了。
毕竟一个国家国力上升期的时候,需要处理的政务多的让人头皮发麻。
在一众士兵保护下,刘琮来到了一段海岸上。
在这漫长的海边,几十个晒盐场建在这里。阳光晒盐只是刘琮提出的想法,最终落实的还是当地官员。
这些盐场可以看出来不是很高明,最开始的几个晒盐场都是需要人力往里面加海水。直到后面几个才开始设计借助涨潮的时候往盐场灌海水。
这样造粗盐的效率非常高,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整出来堆积如山的粗盐。之后还会由精制盐坊去加工制作精盐,这些都是官府赚钱的根本。
“陛下,吴郡盐场生产的粗盐占全州的五分之一。多亏陛下的晒盐法,让整个盐场产量增长了十倍以上。”当地的盐场负责官员恭恭敬敬的向刘琮汇报起数据。从语气和神情上都可以看出来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出产的海盐部分用于制作精盐,大部分用于与当地的百越人做交易。”
大汉人口终究没那么多,生产这么多食盐会让盐价下降。不过因为刘琮经营的官府有更大的盈利模式,所以倒对朝廷财政影响不大。
不过大部分盐还是用于和百越人做交易。用这些价格低廉的盐换取大汉需要的劳动力。
通过这样的手段,外加上各种利诱,江南的百越部落数量几乎呈指数型暴跌。因为人口下降且资源没那么缺乏,百越人也不再下山劫掠。
整个江南的治安状况都获得了不小的提升,这就是经济发展带动的良性变化。
刘琮听完官员的汇报,对此表示干的不错。至少官员是称职的,把他要求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之后刘琮又前往了吴郡本地的工坊巡视了一圈。他可以看到大量工匠在工坊中合作生产武器和各种器具。
因为零陵的工匠学堂大量培养工匠,熟练工匠在江南已经多如牛毛。马车,战船,海船,武器,甚至锄头曲辕犁都可以批量生产。
之前曾经说过的,在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之前,确切的来说就是蒸汽机还没发明之前,社会的唯一生产力就是人力。
有人才能完成生产,人口的数量代表着你生产力的极限。
不过人力利用率还是另外一个问题,你让一个市民去种地和让一个农民去种地,那效率肯定是不同的。所以工匠学堂这些就是为了增大人力利用效率,在有限的人口之中最大化利用人力生产。
现在看来还是很成功的,他治下的楚汉以七百万人口创造出的力量比曹魏上千万人口都高(其中一半是隐户,对朝廷贡献的生产力可近似为零。)
刘琮对楚汉强大的生产力发展感到自豪。这些未来都会转化为战力,促进大汉军队的发展,进而在对外扩张中夺取更多的资源。
这就是以工治国的重要性,什么孝悌忠信礼义廉,都是需要建立在大汉强大的基础上的。
他刘琮在封建时期就搞出了这个,放在两千年后,高低得在小约翰的【硬核狠人】里面占一席之地。
走出工坊,刘琮基本上感觉有些累了。不过就在刘琮准备回去休息的时候,小太子刘兴却拽了拽刘琮的袖子。
“父皇,这里生产速度都好快啊。”刘兴带着稚气,充满好奇的询问起刘琮,
“他们生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