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已承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宗泽有些弄不明白,自己也算是顺利收复了汴梁。
城墙基本完整,皇宫被金狗烧掉的部分,也清理出来了。
从襄阳府弄了一些粮食到汴梁,杀了一批盗贼,汴梁城的秩序也在恢复。
可是这个大宋的都城,早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空空如也。
很多找不到衣食的百姓,也离开汴梁,让这个古都更显得萧索。
宗泽第一次给朱琏写奏疏,希望朱琏回到汴梁。
朱琏很快回信,希望他稳定汴梁局面,合适的时候去山东。
不甘心的宗泽第二次给朱琏上奏,朱琏教旨任命他兼任开封府尹。
不甘心的宗泽第三次给朱琏上奏疏,阐述汴梁乃是大宋京畿和中枢之地,皇后若能回到汴梁,则更能调动中原的民心国力,对收复河东河北的失地,有百里而无一害。
可是这次跟朱琏一起回复宗泽奏疏的还有曹辅和黄灿的书信。
书信详细讲述当前大宋的一些弊端,以及山东两路收拢难民,政务改革试点,矿场开发,武器船舶打造的情况,给宗泽解释朱琏不是不想来,是来不了。
还让赵不试部给宗泽运来一批的新的硬弩,床驽,各种工具,农具。
无奈的宗泽没有急需发奏疏,憋闷的只能坐在城头,仰头望天。
“宗帅,可是担心河东局势?”
汴梁城除了陈淬在身边,宗泽的儿子跟手下其他将领都去了京西两路和襄阳府,夏收的时间到了。
他们要尽快协助当地留守厢军,完成夏收转运。
今年年成还算是不错,将士们不用担心饿肚子。
“我不担心,折可求,岳飞都是我大宋数的着的精锐将领,两路夹击,要是石州都打不下来,那才是怪事!“
“宗帅还在跟李宣抚使怄气?”
“这混账东西,气死老夫了,明明有能力收复河北,偏偏缩回山东去了,以为救了一帮百姓,皇族,嫔妃就沾沾自喜!”
自从听说李敬撤离了太原府,还别金狗夺回了空城,宗泽就火冒三丈。
他不认为救人就比守住城池重要。
也不认为李敬不能想出两全之计策。
哪怕放弃太原,扼守真定一线,以李敬的智慧,也未必不会对完颜宗翰掳掠官家北归造成麻烦。
皆时关胜从河东出发,自己从京畿北进,未必不能把完颜宗翰夹击在河北西路。
“宗帅,李宣抚使不是怕死之人!”
故土难离,河北两路加上大名府路,撤到山东两路的人口只有一半。
其余一半,还在受金狗屠戮。
十几个抵抗的组织都在联络宗泽,求援发兵河北。
此番宗泽手上都是各种义军和收编的土匪,这仗怎么打?
想起他就生气。
“他倒是不怕死,他怕军队伤亡大,妇人之仁的狗东西,只愿意打巧仗,不愿意打硬仗!”
人生三大铁,一起扛过枪。
一路从磁州杀到汴梁,谁还不知道谁啊。
“我还是觉得李宣抚使的设想是有道理的,山东如果能凭借两路之力,改良政务,发展起来,战胜金国,大宋内耗就要小的多,李宣抚使骨子里是不愿意拿着屠刀对向宋人的!”
“想象很美好,陈淬,你和李敬都没做过县令,你都不知道改良政务牵一发动全身,政务出了县城下乡之难,地方宗族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勾连道门,甚至官府,李敬倒好,设立一个选举的民意代表,不是给这些宗族势力为所欲为披上一层权势的外衣?”
大宋的科举制度不限制宗族,不管是分支,主家,平民,皆可以科考授官,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威胁国家的大型宗族。
可是瓦解他们不对国家造成威胁,不等于消除了宗族,不等于地方上的宗族势力不对国家行政,赋税造成阻碍。
很多地方官员,没有当地宗族的支持,简直寸步难行。
知道宗帅关心山东,每次送来的抵报,消息,都要斟酌很久。
陈淬嘿嘿的笑起来。
“周宁不是在进行司法改革,把县城捕快派驻乡镇?”
“就那几个人。”
见识过各地宗族势力的宗泽别了别嘴,不屑一顾的样子。
让陈淬笑容更浓了。
“我觉得宗帅还是应该去山东一行,不管是觉得山东政务改良有问题,还是收复河北西路,大名府路,都需要宗帅和李敬,关胜,种彦鸿三个宣抚使携手!”
“等等,等襄阳府的粮食押解到汴梁,等折可求和岳飞会师,打通延安府和河东南路的直接联系!”
嘴上说等等,其实宗泽是在等着李敬来见他,而不是他去见李敬。
山东两路,京西两路都在准备着未来对金作战。
谁先服软,代表着谁将主导未来的战争。
宗泽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