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殿下为何不顺势而为呢?我们竟都不知殿下的心早就悬在了秋猎一事上。”
“我总觉得……不应是这样。”金玉枕答非所问。
孟从闻十分讶异,他看着这位方成年不久的太子,一时竟理解不了对方的思维。
金玉枕的眼瞳此刻对上了他的,瞳仁是清澈的,里面酝酿着一些什么,孟从闻不能完全看清,只觉得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像怜悯又像痛苦。
孟从闻一时无言,他在等殿下说下去。
“学生方才说,清明恩慈。依您所见,此话是真是假?”
“……臣不该答。”
“学生知道了。”金玉枕嘴角勾起十分浅淡的笑容。他们二人都明白,说“不该”,实际也是一种答案。
“璞华殿里素来坐着的是皇帝,站着的是百官。陛下要杀要剐,也向来全凭他心意,堂下人只有跪地求饶的份儿。可实际如何呢?…老师从前便教导我,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捏着网的一角,唯独一个人,全无察觉地端坐在网中。父皇往日不愿意醒,好歹今日有了些兴致,我忽然不乐意遂他们的心去拨动那根线。”
金璘看似大权在握,却昏昧少觉,其人正如一块儿写着大渊二字的牌匾,往来人再怎么瞻仰,也不过是块材质优良的木头。
换句话说,纵无人明面上称什么摄政王,可大渊朝这座巨大的机器里,每一位大臣都是重要的,都环环相扣着,金璘却是那个不用拨动的死零件儿,纵然是纯金的、雕刻着花纹的、声势浩大的,终究只起了一个维持皇家体面的作用。他或许最重要,但又最无用。
身为这位草包皇帝目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金玉枕十分清楚父皇与自己截然不同的未来。因此偶尔他也会对父亲的处境有些同情,纵使这种同情完全置身事外。当然了,他并非出于亲情的角度去可怜他,正如此时,他这些话更多地透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神佛对虫豸的怜悯。
他所想的其实格外简单,难得这位君王对朝事有了些兴趣,他便顺着话走点拨两句。明着说来,他一番话突兀,似是以百姓大义要挟皇帝放弃铺张与排场,再诱其孤身入险地,这么明晃晃的坑,是个有脑仁的就不会随便往里跳。再隐晦一层,他能精准揣摩圣意,清楚地知道皇帝的需求和爱好,且一切并非临时起意,显见酝酿已久,这一点也够让人发悚的了。
而他忽然造出这些醒目事端,就是皇帝本人愚蠢,在朝上当即同意,事后他身边无所谓哪个近臣也能再提醒一二,让陛下注意到他此次言语有异,实在不难。
依他看来,自己的企图到这里已经很明显,无非是让皇帝有所猜忌。不错,就是要使金璘自己察觉到,亲儿子包藏祸心,对他暗自揣摩,让这位除了皮囊一无是处的皇帝生出些危机感。
他为自己自豪,因为今日他终于送给了陛下一刻的自由。
“何况,做儿子的,总想讨爹爹开心嘛。若是去亘山打猎就能叫他欢喜,我这番胡言乱语就算有些用处。其余的,他们早晚都可以运作,却比不上陛下一刻的欢心了。”
孟从闻听罢,身上已起了一些鸡皮疙瘩,不为别的,他的学生说这话时面色依然平静,语气相比之下却十分割裂,是一种无可比拟的狂热和胶粘,称呼着“爹爹”时甚至还有点撒娇的意味。他知道金玉枕自小活在深宫里,于父母之爱都有缺失,因此对皇帝格外执着,到底还是个孩子啊。
可他身为老师,却不得不有所提醒。
“您的用意臣已知晓。只是,如若满朝文武皆拿着线,那您呢?您此举,不也正是要陛下遂您的意。”
既然众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把他当作傀儡侍奉,太子若对此心怀不满,就也不应再对皇帝施以同样的手段。孟从闻不欲见自己的学生自陷囹圄,过早地进入靠谋算他人才能达到目的的怪圈。
“老师教训的是。”金玉枕垂下眉眼。
孟从闻一看他那样子便头疼起来,也许旁人看来他这是乖顺知错,可他多懂他啊,如何不明白他这是装的。每回他这样,就是要固执己见逃避话题的时候。
“在我面前装乖讨巧并无意义。阿衡,你尚且年少,又太过聪敏,鸣风兄常常与我说他早就教不了你。但我却仍然坚持要你时常来此温习功课,你清楚缘由么?”他们二人杯中茶水早已饮尽,孟从闻起身,走到书案跟前铺开两张草纸。又招手要金玉枕过来。
“学生愚笨,并不全然明白。学生只知道,两位老师学识深厚,衡钰一辈子亦学之不尽。如今也仅仅懂得些皮毛而已,还不到能向两位老师脱蒙的时候。”金玉枕随着老师的动作走到书案旁边,接过他递来的笔,手下自然地默起了《法华经》。
两人动作间十分熟练,或许已进行过百遍。
“你不必说些诳话。你四五岁时就到了我身边,那时的我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如今你会是一个满朝文武乃至天下人都交口称赞佛面仁心的人。”孟从闻又去烧炉子了,他在教室里支起一方茶炉,烹茶之事从不假手于人。他好喝野茶,常走访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