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盟的对外关系历史上,不,准确的说,是在俄国的对外关系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有着三个截然不同的选项,如果仅从方向性上来区分的话,就是西向战略、东进战略,以及南下战略。
西向战略就不用说了,这属于俄国在欧洲大陆争夺霸权的国策,从其还是莫斯科公国的时期开始,这个战略就没有更改过,而及至十月革命成功,联盟成立之后,这个国策依旧得到了延续。即便是在维克托重生之前的那个时期,俄罗斯也没有改变过西向争夺欧洲大陆话语权的战略,它也从未将自己看作是一个亚洲国家。
东进战略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大体就是向远东地区扩张,并在该地区与日本争夺霸权,正是在这一项战略的推动下,曾经的帝俄持续侵蚀着中国的领土,并与日本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
至于南下战略,就是俄国对外扩张战略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组成部分了,有人说它成型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南下战略早在帝俄时期,在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位时期,便已经被勾勒出来了,只是受国力的限制,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行罢了。
在卫国战争之前,联盟在南部方向上的战略,主要处于防御状态,当时莫斯科防御的主要对象就是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那时候的联盟,完全处在防御的状态,而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则处在进攻的状态。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联盟内战期间外部干涉力量对联盟的进攻,当时迫于无奈,联盟甚至将一部分领土割让给了土耳其,以换取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同样也是在那个时期,英国人、德国人向波斯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并通过波斯的领土,向联盟的高加索地区进行军事渗透,以提供武器装备的方式,为活跃在该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叛军提供军事支持。
而在卫国战争结束之后,尽管联盟的国力受损严重,但军事实力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加上这一时期美国人还未将他们的触手伸到高加索以南这片地区,所以,联盟在面对英国人的时候,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此同时,联盟的南方战略也从“防御”转向了“进攻”,莫斯科开始推行战略意图长远的“南下战略”。
相比起西向战略和东进战略,联盟的南下战略是最复杂也是最庞大的一个全球性战略。在这个战略中,莫斯科的意图是向东南亚和西南亚实施战略渗透。东南亚的主要跳板就是越南,联盟希望取道中国,连通越南,从而对美国在西太地区的桥头堡日本,构成侧翼威胁。
而西南亚则是联盟南下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当前阶段,莫斯科是希望以伊朗为跳板,在阿拉伯海、红海地区扩张影响力,甚至是取道英属印度,向南亚地区进行扩张。
如今的印度正在闹独立,其脱离英国控制的期限就在眼前。为了拉近与新德里的关系,联盟在各种外交场合下为印度国大党政府提供支持,并由此获得了来自尼赫鲁的友谊。如果联盟能够在这个时候控制住伊朗,并借助与印度的友好关系,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南亚、印度洋地区,那么,配合着联盟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莫斯科就能从战略上,对日本本土实施深远包围,最终迫使美国人在西太地区实施战略收缩。
而在另一面,一旦联盟控制了伊朗,并进而控制了阿拉伯海、红海地区,那么莫斯科就能进一步在北非,甚至是整个非洲扩张影响力。到时候,联盟借助自身在东欧、北非的影响力,便能够对西欧国家实施战略包围,从而击碎西欧国家试图与联盟对抗的企图。
最重要的是,一旦联盟获得南下战略的成功,那么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将处在联盟的控制之下,联盟的海军便可以选择从黑海经博思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再经红海、地中海进出印度洋、大西洋,从而对战略位置至关重要的“两洋”实施有效控制。
如果联盟能够在“两洋”掌控住局势,在制空权和制海权方面掌握一定的优势,那么波斯湾的能源,中非以及南非地区的矿藏,将受到联盟的直接控制,到时候,全球的经济命脉都将会掌握在联盟的手里。
就是这样一副规模宏大的战略蓝图,伊朗在其中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从战略角度来考虑,联盟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从伊朗北部地区撤军?
在维克托前世的时候,英美为了能够将联盟的军事力量从伊朗北部地区驱赶出去,华盛顿甚至给莫斯科下达了一个最后通牒,威胁联盟若是不在规定的时间内撤军,美国人将对联盟使用核武器。
在那个时空中,联盟的手里没有掌握核武器技术,因此,在战略武器的掌控力上,远远落后于美国,于是,莫斯科最终不得不接受华盛顿的核讹诈,在美国人确定的最后期限内,将部队撤出了伊朗北部地区,从而导致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德黑兰在立场上一直站在美国一方,直到七十年代的伊斯兰革命爆发。
现在,联盟在战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