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狮鹫刚刚一出奎达城,就见到一匹快马飞奔而来。从骑士的神色来看,应该是遇到了天大的事情。
于奇正收到汇报,整个人愣在原地一阵之后,眼前一黑,仰面摔倒。
沐儿等人急忙上前抢救,于奇正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声大哭起来。
阿缇雅死了。
不但阿缇雅死了,常固也死了。
李世明君臣定下放弃高昌,以虎驱狼之策后,立即传令给了安西都护熊超。
收到全军退守伊州的军令,熊超最开始也是完全蒙了。高昌要地不驻军,从国防体系上来看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一件事。这不是把军事重镇拱手相让吗?熊超沉着脸在地图边看了很久,才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齐超群被调回去之后,熊超升任为安西都护,全面负责安西防卫。虽然同样是安西都护,但实际上熊超没有齐超群的权力大。
其原因在于齐超群当时所管辖的,除了安西都护府兵马外,河西四镇兵马也由其节制。而熊超只是单纯的负责安西军队。两者之间的区别,相当于一个是征收一方的统帅,另一个只是先锋官。
这个安排也不完全因为圣上更信任齐超群,另一个原因也是熊超资历不够,压不住人。
当初跟随于奇正前来征讨大蛮王时,齐超群就是荆州都尉,四品大员。在飞鹰铁甲时期,更是于奇正身边的副帅,军中具体事务都是交由他负责。河西四都尉从品阶上就在他之下,实际上当时于奇正的各种军令也是通过齐超群所发出。所以对河西的军官来说,齐超群相当于老上级。
而熊超就不一样了,遇到于奇正时,只是一个伙长,还是个没有军籍的伙长。跟了于奇正之后,也只是和张宠一起管着下面一百多于郎部曲。
虽说于郎部曲后来也全都转为正式军籍,但在边关将士心中,于郎部曲和飞鹰铁甲还是不一样。即便不谈这一层关系,飞鹰铁甲也就那么点人。
因此,张掖都尉战死后,熊超提升为都尉,对河西军马来说,本就是后来居上。从擢升的速度来看,熊超可是一下子飞上去的。
更何况熊超虽然作战勇敢,但手里却没有什么以主将身份拿出来的战绩。如果现在让河西军马全部归他调拨,军中官兵心中难免不服。
从总体上来看,在能力、经验、资历、威望等诸多方面,熊超和齐超群还是有着一段差距。
不过,在这件事的判断上,熊超却有着比齐超群更敏锐的感觉,所以才能够像明白圣上的意思。如果是齐超群的话,恐怕想破脑袋都没法想出来为什么会放弃高昌。
这就和熊超的经历相关。
当年在精忠团跟随沐儿的父亲于黑鹰堡血战,全团除了他一人外,其余兄弟全都战死,是熊超心中永远的痛。
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们的牺牲,更多的是因为为国捐躯了连名都没有。这件事折磨了他很多年,若不是遇到于奇正,多半直至今日精忠团的弟兄们还是含恨九泉。
这让熊超对朝廷、对皇帝有了不同的看法。现在他也是高级军官了,能够理解为了大的战局胜利不得不牺牲小部队的做法,但他还是无法苟同为了颜面就让烈士们含冤的做法。所以,在熊超的内心深处,“万古圣君李世明”没那么高大上。
也正因为此,才让他能从相对客观的角度去看李世明弃守高昌的做法。说直白点,就是四个字——“祸水东引”。
熊超思虑良久之后,派心腹前往五星市,把这件事通报给了北星军军长常固。
这不是叛国。恰恰相反,这是为了大仪朝好。
现在事情已经是明摆着了。本朝放弃高昌之后,大蛮王和于奇正必定有一方会占领高昌。
这个地方实在太重要了,对他们双方而言,无论谁占领了,就会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相反,被对方占领后,就会非常被动。
在熊超看来,与其让大蛮王占领高昌,不如让给于奇正。
他跟着于奇正也有那么长时间,非常清楚于奇正没有对大仪朝不利的想法,而大蛮王则恰恰相反。
如果让大蛮王占领了高昌,他就有了绝对的主动权。既可以选择在和于奇正休战协议期间攻打大仪朝安西,也可以选择直接南下攻击五星市区。
且不谈大蛮王对大仪朝的直接威胁,就算暂时不对大仪朝下手,被他打下五星市后,对大仪朝的威胁更大。
熊超的口信中,除了通报了安西军退兵这件事外,还提出了让常固率军迅速占领高昌,不给大蛮王可乘之机。
常固收到熊超的口信后,也是陷入了矛盾之中。作为军事将领,他非常清楚高昌城的战略意义。从军事角度而言,能够把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