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仁终于完全明白了过来,不是邓衍宗变了,而是一开始他就和自己不一样!
胡忠仁是因为家庭和自己本人的原因,要找李世明报仇。对他来说,推翻大仪朝是很单纯的推翻李氏王朝。和蛮族勾搭在一起是个很无奈的选择,因为之前除了蛮族之外他找不到任何其他可能。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胡忠仁是不愿意背上一个“汉奸”的名声的。如果早些年有于奇正这样的存在,胡忠仁是不会考虑和蛮族人勾结在一起的。
而邓衍宗从一开始目的就不纯,虽然明面上也是打着“报仇”的旗号,但邓衍宗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他自己。
和自己不同的是,邓衍宗是想当张仪苏秦之类的人物,凭借一己之力,成为翻云覆雨的“相”。对邓衍宗来说,能不能报仇倒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做到那个位置,实现他的种种“理想”。对邓衍宗来说,“君主”是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必须信任他重用他能让他尽情展现才华就行。邓衍宗选择的“明君”是呼韩塞西,为了大蛮王“士为知己者死”,什么民族大义遗臭万年之类的,根本就不作任何考虑。
他和邓衍宗两人出发点不同,对事情的处理态度也就迥然有别了。
因此,对胡忠仁来说,大蛮王和于奇正起冲突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大大削弱了“反李”的力量;而对邓衍宗来说,考虑的则是怎么对大蛮王更加有利。
把这些关节想通之后,胡忠仁心里如翻江倒海一般。
谁都想不到的是,大局势的变化竟然这么出乎意料。虽然说并没有什么盟约之类的,但胡忠仁很清楚这次大蛮王去打于奇正的真实情况就是大仪朝和蛮族合力对付五星市,为此胡忠仁心里更加反感李世明了。在他看来,一天天的忠孝仁义,可这大仪朝最大的“吃里扒外”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为“圣君”的李世明。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蛮族这么快就被五星市击溃。这次战役,蛮族有备而来,完全是偷袭的概念,五星市不好办。
胡忠仁也知道,李世明御驾亲征,准备亲自出手去打于奇正的事。为此他也认为,这次于奇正算是完了。
谁能想到“偷猎者”在短短几天内变成了猎人?谁又能想到,皇后偏偏在这个时候归西?
在李世明身边这么多年,胡忠仁很清楚李世明的想法。如果不是皇后这回事,李世明绝对不可能再让于奇正继续发展,肯定会倾全国之力去讨伐。
大决战虽然需要一些时间准备,但只要大仪朝出兵,呼韩塞西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这么看来,于奇正真的是运气好。
胡忠仁脑子里猛地闪过一个想法: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天命之主”?
这个想法让胡忠仁非常激动。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岂不是说李氏江山玩完了?胡忠仁反反复复把于奇正的发家史想了一遍,越想越觉得是这样。
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全面倒向于奇正。
不过,这事有个很大的风险,就是来自于原来的伙伴邓衍宗。一旦被他发现,把自己给咬出来,最后会是一个什么结果谁都能想得到。虽然胡忠仁早就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但他现在还不想死,他要亲眼看着李氏政权轰然倒塌的一天。
那么现在就有个问题了,自己和于奇正那边没有过任何联系,就算有什么消息也传不过去,必须要找到这么一个合适的人作为桥梁。
一个身影出现在胡忠仁的脑海中——秦晓鸾!
他和秦晓鸾之间,虽然已经是“攻守同盟”,但自己这些秘密却从未和她透露过。他隐隐感觉到,秦晓鸾和他一样也对李世明恨之入骨。虽然女人不一定敢想推翻李氏王朝这种大事,但如果是于奇正能夺取李世明的江山,秦晓鸾肯定会支持。因为对女人来说,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只要帮助于奇正打败李世明,两人就有可能再续前缘。
不过,胡忠仁是个非常谨慎的人。尽管他觉得自己这个判断肯定是对的,但也不能轻举妄动。毕竟这里面还是有一层风险的:假设秦晓鸾已经习惯了这宫里的荣华富贵,又或者因为惧怕不敢做这事,那到时候一切都完了。
胡忠仁决定在这件事上加一把火,让他和秦晓鸾的同盟能牢不可破。
想清楚之后,拦下了急着去给李世明禀报的小太监:“你这个狗奴才,心里还有没有主子?”
小太监被总管太监这么一骂,当即吓了一个激灵。不过,现在还是得先把奏章传进去,“贻误君机”可是马上就要杀头的。于是回道:“胡总管,奴才先把奏章送进去,马上出来找您。”
胡忠仁冷哼一声:“等你送进去,恐怕就没有再来找我的机会了。”
听到这话,小太监吓得魂都不在身上了,赶紧问道:“奴才愚昧,实在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