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问李氏咋搞的,李氏说人没回来,咋好休她?
“你不是要让登科上京?顺便带封信,也带上你侄女儿,让她领奉父母之命去京城替了陈家那个不就完事儿?”
“我看不成。听我说,你想想我公婆都在京城,还有陈氏和姜氏也在,有他们这事哪有那么容易?别到时候叫侄女坏了名声回来,岂不是害她?我之前说休了陈荷花,是以为他俩要回来,写信去不行,一定不行。”
……
李氏到底没掀起浪,她心里不痛快,又没办法。
二房这头顾虑多负累也多,不像卫大家说走就能走。
乡下风波渐息,京城那头卫成好好歇过之后在回京的第二天精神饱满的进宫去见了皇上。皇上其实前一夜就没睡好,这日更是起了个早,把这啊那的忙完就站在窗边等卫成进宫。
卫成一到御前,见到的便是满脸喜色的乾元皇帝。
他要跪下请皇上安,皇帝伸手扶着他臂膀将人托起来:“自入冬以来,朕日夜盼着爱卿回京,到腊月里可算把你盼了回来。”
“累皇上这般惦念,微臣惶恐。”
“行了,你跟朕就别来这套,过来坐下说话。”
卫成跟过去坐下,又有宫女送热茶来,热茶送到,闲杂人等逐一退出,卫成才说:“这三年,臣幸不辱命,不敢说治理好了漕河,至少让本朝水运比从前太平顺畅。至于说能维持多久,还得看后面几任大人的作为,臣只一人,能做的着实有限。”
“如爱卿这般已经很好了,朕非常满意,本来早想封赏,斟酌过后决定累加上等一任期满再说,如今你这任满了……那么,卫成听赏。”
卫成还想去端茶碗,忽然听到这话,赶紧起身,跪下边去。御前侍奉的太监总管去取了皇上清晨写好墨迹已经干透的圣旨,宣读了一番。除了夸卫成人忠心会办事之外,重点是几道封赏。
起先说吏部尚书年事已高,皇上准他退朝,空出来的位置由卫成接任。还不只是升从一品吏部尚书,考虑到卫成为官这些年屡立奇功,为皇上解决了许多难题也为朝廷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功劳世人皆知。皇帝决定加封一等公,赐御笔亲题“百官表率”匾额一块,赏田,赐宅。
赠封卫成母亲吴氏、发妻姜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
光封赏就念了半天,太监总管也不容易,他差点读干口水。
卫成心知这次回来要升官,却没想到是这阵仗。
加官进爵赏田赐宅。
他距不惑还有两年,这就算把官做到头了,位列一品,爵位加身。
☆、196
卫成没觉得自己立了特别大的功劳, 充其量是做了朝廷命官应做的事,却换来这么许多赏赐, 他受宠若惊。拜谢过后,复又想起另一件事,他没立刻起身, 伏地恳求道:“微臣有一事, 想烦请皇上。”
若是其他臣子,得了赏还要提要求, 皇帝铁定不耐烦了。卫成嘛……乾元帝是知道的,他不是贪得无厌的人, 既开了这口,那估摸是不提不行的要紧事。
皇帝吃口热茶,待放下茶碗,他抬了抬手:“到底什么事?你起来说。”
卫成站起身来,不好意思道:“臣乡下老家的叔公来年开春满九十,母亲和夫人已备好寿礼,昨夜还核对过礼单,心意到了, 分量也足, 只是缺样主礼。臣想着九旬高寿总不好叫十年前的八旬礼比下去了,八旬主礼是皇上御笔亲题的耄耋富贵图,臣思来想去甭管做福山寿海或者松鹤延年但凡出自臣之手,分量总轻了一些,便厚着脸皮来求一求, 画儿都用不着,您看能不能赐几个字。”
皇帝想起来,卫成他大叔公满八十是在挂田案发的第二年,也就是十四年春,现如今是二十三年尾,眨眼十年过了。
没想到他叔公寿数如此之高,当日皇帝就说过,待十年后,还要为寿星公添礼,让卫家老爷子多多保重。那会儿随口一说,没料到他真能满上。
“你叔公身子骨可还硬朗?”
卫成颔首笑道:“早几年还给家里干农活,如今儿孙拦着不让他老人家做了,他还不自在,天晴时经常杵着拐到田边去瞧瞧,看地里粮食种的不好还要拿拐杖抽人,身子骨好着,精神头也好着呢。”
“真好,寿数这东西是再富再贵也强求不来的,人高寿,又有孝子慈孙承欢膝下,纵使这辈子都在偏远乡下过活,也能称一声和乐美满,人生在世,过成这般模样,很是值了。”青年人还不会特别羡慕这个,可皇帝如今也三十好几,人到中年,比起十年前,他感触更深,实实在在羡慕了一番之后,皇帝叫卫成先把恩赏领回去,过两日再进宫来取寿礼。
卫成还说题几个字就成,朝廷上政务繁忙,不敢劳累皇上。
皇帝也要面子的,人满八十他画了个图,满九十就随便写俩字儿,那怎么行?他合计还是得作个图,卫成领旨谢恩出宫去了,皇帝还在琢磨给他画个什么。
又说卫成,他是让太监总管送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