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夫人忙笑道:“你妹妹今儿也是特嘱咐我,出来了就来瞧瞧你,跟你说一声,她在宫里很好,太后和皇后娘娘都疼她,别的姐妹也都和气,请大姑奶奶不用担心。不过大姑奶奶常进宫的,今后能去看看她也好,她向来听你的话。”
“我若是进宫去,自然要去看二妹妹的。婶娘只管放心。”谢纨纨笑道:“妹妹年纪小,又从来安静不出门的,如今乍然离了家,不管是去哪里,自然都不惯,更何况宫里规矩总比家里严些,想家自然是有的。”
“就是大姑奶奶说的这个理儿。我也才劝了她半日。”看邓夫人的神情,大约也没什么问题,谢玲玲进宫才三日,又是有主位封浩的,自己不做什么,谁也不能拿她怎么样。
谢纨纨又问了些谢玲玲的日常起居,知道她进宫就入住永安宫,这是皇上亲自吩咐的,掌管大太监也是皇上亲自指派的,伺候的人和东西一应都与封号匹配,太后与皇后娘娘也均有赏赐,除此之外,一切都与谢纨纨知道的规矩差不多。
说了半日话,谢纨纨苦留邓夫人用饭,只是谁瞧着谢纨纨有伤在身都不会好意思留下来的,邓夫人自然还是走了。
七月里,谢纨纨就算没全好,也总算行动无碍了,便往两宫处递了帖子,进宫磕头谢恩,心里更是想着,要去看看二妹妹。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6章
谢纨纨进宫后自然是先去慈宁宫给太后娘娘磕头,太后娘娘看起来心情不错,见谢纨纨进来,就笑着吩咐身边的宫女:“搀着世子妃别拜吧,这还没大好呢。
谢纨纨还是福了福身才罢。
太后赐了座,又上了茶才问道:“你母亲怎么没进来?我听说前一阵子也不大好来着?”
谢纨纨笑道:“太后这样惦记着,我回家了定给母亲说一说。是前儿不大好,得了风寒,着实休养了一阵子,如今已经大好了。只父王如今督促二弟读书,要送去昌黎书院,偏巧今儿动身,母亲在家里收拾东西打发二弟出门呢,就不得来,吩咐我替她老人家给您磕头呢。说明儿闲了再进来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请安。”
其实如今安平郡王府婆媳不和,在京城已经不是新闻了,太后哪里有不知道的,便笑道:“多读书总是好事,横竖也没有要紧事。”
正说着话,一个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宫女端了两碟当季的果子上来,谢纨纨微微欠身致谢,却一眼瞥见她耳后到脖子处一大片烧伤的痕迹,不由的略一怔。
宫里选宫女,尤其是近身伺候的宫女,除了要容貌端正,身体也不能有缺陷,尤其是露出来的地方,不能有疤痕之类,以免有碍观瞻,影响主子的心情,这个宫女不仅年纪不小了,还有这样一处伤痕,为何竟然能在太后跟前伺候呢?
而且谢纨纨不认得她。
宫女入宫都是有年龄的,谁也不会二十岁了才入宫,照这个年龄,能在太后跟前近身伺候,那怎么着也该是入宫十来年伺候惯了才对,可是太后宫里有头有脸有体面的宫女,谢纨纨没有不认得的,只有这个,来的古怪。
只是在这个场面,谢纨纨不敢多盯着看,眼睛不过一掠就过去了,只管笑着奉承太后娘娘:“娘娘说今儿天气好,我瞧着,娘娘气色更好,刚进门儿我晃眼一看,见这上头坐着个三十来岁的姐姐,还以为我走错了地儿呢。”
谢纨纨知道这位太后娘娘出身的不十分好,是武将家的姑娘,当年只是父皇做皇子时候的侧妃,那一回皇爷爷在行宫遇刺,太后娘娘正好在附近,舍命替皇爷爷档了一回剑,后来父皇元妃因病去世,皇爷爷亲口命扶正了太后娘娘。
她老人家没怎么读过书,奉承喜欢直白些的,夸张些不要紧,要紧是不要文绉绉的,听了不大起劲。
是以谢纨纨这奉承的就跟别的人不一样。
太后娘娘果然笑呵呵的:“瞧你说的,还姐姐呢,打嘴!你母亲就算是会说话的了,我瞧啊,也比不过你。”
“不过要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儿有个喜事,或许也是我喜欢的缘故?”谢纨纨一听这话,连忙笑道:“我今儿翻黄书,就说是宜出行,果然出门就有好事儿,娘娘快告诉我,也让我喜欢喜欢。”
太后娘娘笑道:“这事儿如今倒是不用藏着掖着,前儿长安长公主打发人来给我磕头,说是太医诊出来有孕了,到今儿满了三个月了呢。”
谢纨纨还真的有点意外,太后一生有一子一女,嫡子早逝,就留下个女儿,是江阳公主的二姐,这位长安长公主是挺不错的姐姐,可惜就是一点儿,成亲后一直没有身孕,今年该有近三十岁了。
谢纨纨诚心诚意的笑道:“这真是大喜事。公主也算是有后福啊。”说着起身一福:“恭喜娘娘了。”
说到这个,太后娘娘眉眼更舒展了些:“她这辈子就这点儿不如意,也不知吃了多少药,看了多少大夫,都不中用,我也只得认了,没想到到这个年龄了,倒有了这信儿。”
怪不得今儿太后娘娘笑声不断,要说太后当然用不着要女儿的出息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