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洋洋的氛围,一直到了正月里,皇帝过年前派出来的人终于到了杭城,这股氛围都没有消散。
皇帝拍出来的是自己的贴身侍卫,他为了行走方便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黄三。黄三本来是凉城那边的人,对于杭城倒也不是很陌生,加之对方言很有天赋,杭城话也会说一点,只不过是稍稍夹着官话的口音,倒看不出什么大破绽。
黄三一到杭城,先是在城里客栈开了一间房,而后便趁着白天的功夫往茶馆里一坐,给自己点了一壶茶,然后听旁边人说话。
茶馆里自然是说什么的都有,黄三听了小半天,总算是才在隔壁一桌人那里听见了织布厂三个字。
他立刻凑过去问:“哎,你晓得织布厂啊?”
那人莫名其妙地看着黄三:“我怎么不晓得?”
杭城里还有人不晓得织布厂的?那莫不是刚出生的奶娃娃。
黄三道:“不是,我的意思是你对织布厂那边熟不熟啊?”
那人三十出头,正巧家里有个闺女手巧,去年底赶在织布厂扩招的时候挤进去了,如今每个月能给家里拿七八百文钱的收益,他刚才是正和别人吹牛这个事儿呢。
黄三一问,男子便顺着扬起了脑袋道:‘那我自然是熟悉的,你问对人了,我闺女就在织布厂里呢。”
黄三笑着将自己屁股底下的凳子一端,挤到那男子的桌旁,顺道将自己桌上的几盘瓜子点心也一起端过去了,男子见状就没说什么,热情招呼黄三坐下。
黄三道:“这位大哥,我家有个妹妹也想进织布厂,我们虽然不是本地人,可是我妹妹订亲在杭城,以后肯定是要过来的,我就是想过来打听打听织布厂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别人都说好,我怎么听了心里就发虚呢?”
男子一听黄三的话这是对织布厂存疑啊,可他自己刚才还吹牛织布厂多好,现在黄三这么一说,其他人跟着看向他,就好像在怀疑他刚才说的话是吹牛一般,男子哪里能忍这个。
他立刻道;“织布厂不好,哪里好?
自从这织布厂开了以后,闺女和婆娘都能赚钱了,赚的不说别的,可比我这个当老子的多,我们普通人家哪里有什么大讲究,就是为了过日子罢了,那些什么规矩我看都是迂腐。”
旁边有听见男子说话的,正巧是个乡下汉子进城,也跟着附和道:“我们村上有个郑老三的婆娘就是在织布厂里做工的,每天还有车马送回家里呢!逢年过节哪次不是米肉往家拎,我听郑老三说,他们家里那茅草屋今年都要凑钱改成瓦房了,这可都是他家婆娘挣回来的。
这钱就是好东西,只要是正当来路,男人挣回来的和女人挣回来的有什么差别?我们乡下没那个穷讲究,女人平时不也下地做活,没见着哪里就要躲在家里的道理。”
第91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黄三在茶馆里听了一大通织布厂的好处, 可听着却觉得有点那么失真。他向来只觉得这类雇人做工的地方只会剥削, 像是织布厂那样逢年过节还发东西, 平时也让人休息够的地方, 宋国之内还真不多。如果说是家庭小作坊,那倒是能够理解,可织布厂现在多大啊,要这么坚持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钱财呢。
可怀疑是一个,另一方面黄三也有些动摇,毕竟这么多张嘴和他说一个事实,再说这些人和陈家或者林家都无亲无故的, 没有必要帮着说谎。
说到最后, 第一个和黄三说话的男子见黄三还是一副并不全信的样子, 便觉得有些不高兴了:“你既然这么不信,那还让你妹子过来做什么,我可告诉你,这活现在多得是人抢, 可不缺你妹子一个。”
旁边也有人说:“就是, 而且你妹子就算想进去,那还不一定要呢。”
黄三只得嘴上告了饶,寻了借口出了茶馆。
既然是眼见为实,黄三也不犹豫,第二天就自己寻了地方,直接去了织布厂, 准备亲眼去瞧一瞧。
织布厂那边是常常有人去问招工的事情的,因此黄三过去的时候也并不显得多特别。等纺织厂那边的看门人将福利待遇和他又说了一遍以后,黄三这才算是将将信了。
三月一整月,黄三就在杭城住着,这期间不仅仅了解了织布厂的情况,顺带着将庵堂和粉黛黛色这些都了解了个大概。
粉黛无论在杭城还是在京城都是有名号的,其中最有特色的不是脂膏独一份,而是铺子里面的伙计都是女的。这在宋国可是少有例子。
虽然说不少店家也有女掌柜,可那多半都是自家小铺子,男女主人轮换着看店罢了。粉黛这样大规模用女伙计的却是很少。
只是理解起来也不算难,毕竟说起来,到粉黛里头消费的大多都是女客人。
黄三这边在调查着,另外一边,年前赶去边关的车队在三月初终于赶了回来。如果是开春后北方融冰了,那还要更快。只不过现在天气限制没有法子,紧赶慢赶也就是这会儿了。
卡尔跟着一起赶路过来,虽然身体上是很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