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常往贝勒府跑的弟弟成了婚,而且小夫妻之间如胶似漆,晼晚也替他们高兴,尤其她与那天仙化人的九弟妹格外投缘,没少叫胤禟吃醋,想起来都觉得有趣。
时间也得过快,胤禟、胤?的婚礼陆续操办完,也快到年关了。
但还没等到过年,却是等来了晼晚的玛法安亲王岳乐追降郡王、削谥的消息。
岳乐是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生母为阿巴泰的嫡福晋纳喇氏。顺治三年,岳乐便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他作战英勇,颇具谋略,直接就是斩杀了张献忠,胜利而归。顺治六年,以军功封为多罗贝勒,八年二月袭郡王,赐号安。岳乐颇受顺治帝的信任,曾管理工部,任议政大臣,掌宗人府事。十四年晋封亲王。
岳乐与那些保守的先辈不同,他是改革派的代表,全力支持顺治的一系列改革,大胆启用汉人,推行缓解和汉族矛盾等等措施;停止圈地,使百姓能正常从事生产活动。
这一系列措施对百姓生活有利,也稳定了大清统治,但顺治帝迫于压力,在弥留之际颁布罪己诏,全盘否定以前的改革,并任命保守派为顾命大臣。
顺治帝去世后,孝庄和也和众顾命大臣达成了协议,不让王公贝勒干政,岳乐也没了用武之地,很长一段时间内郁郁不得志。
直到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期间,因王公子弟多年轻且不习战,唯岳乐老成持重,富有军事经验,是皇族中难得的帅材。才被封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军队讨伐吴三桂。那时岳乐已经是五旬的老将,而当时的吴三桂和耿精忠两路人马,分别攻打江西之地,情势是十分的危机。
但是岳乐很沉着,他冷静的分析了战况,认为应该先攻打湖南,如果和吴三桂正面交战的话,即使是取得胜利,但是得到的地方也不一定会保住,应该攻打他们的后方,切断吴三桂和耿精忠的联系,然后再逐个击破。
果不其然,岳乐征战湖南,攻下了长沙。同时,两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相继平定,大清胜利已成定局。
康熙帝非常的开心,当时特地颁布诏书,还亲自到卢沟桥南二十里之外来迎接凯旋的岳乐,还为岳乐亲题了一首诗,“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以示表彰。只是除了这些虚名之外,康熙就没有什么嘉奖的了。
而且在岳乐班师回朝之后,就立刻把他手上的军队交付给侄子彰泰了,岳乐也没有任何的升迁,还是掌管宗人府事项。
说起这宗人府,乃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专管皇室内部诸事,如管辖银库,掌颁发宗室赡养银、赏恤银,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从一些职能上来说和刑部某些功能相像,但刑部是用来管理普通犯人,而宗人府用来管理皇族犯人。要是皇族犯了罪,是由宗人府审理,不会交给刑部。
岳乐长期执掌宗人府事务,为完备皇族管理制度,编修谱牒,做了大量工作。
之后,康熙二十七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与外蒙古喀尔喀部构衅兴兵,康熙帝这才又把他派出去征战。岳乐与简亲王雅布受命各带兵丁五百人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
这个时候的岳乐已经是六十五岁的高龄,麾下只有区区五百兵丁,远赴塞外高原,风餐露宿不说,与当初佩带大将军印,统帅千军万马,鸣号拜纛,皇帝亲自送行的威风来,未免落魄,简直有些流放的味道。
但是他还是去了,而且再一次凯旋归来,只是从草原撤还京师,不久即因病去世。但是康熙对这样一个平定三藩之乱,又平叛准格尔叛乱的大将军王,除了给了一个“和”的谥号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示。
如今时隔多年,反而要给他削爵、削谥。理由是他掌管宗人府事项时,处事不公。
康熙三年,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子孙贝勒诺尼,被他姑母告发侍祖母不孝,告到了岳乐面前,岳乐判定诺尼有罪,那时候律法对皇族处置很严,依律法处置,诺尼被革爵降为庶人。
事隔多年,诺尼的曾孙开始喊冤,控告到康熙面前,随后议定已故安亲王岳乐管理宗人府理宜从公审事乃听信毕喇什之妻县主之言、徇情将贝勒诺尼母子枉法拟罪殊属不合。因此岳乐被削谥,追革亲王。不无悲哀。
说岳乐偏信诺尼姑母之言,可如今相干人等都已去世,根本无从查证,怎么就能查出来是误判的,难道不也是康熙偏信一人之言。要真的有冤,这么多年也不见他们喊冤,诺尼早已去世,安亲王也去世了十几年,现在来喊冤,这当中真的没有猫腻?
退一万步说,诺尼真的是被诬告,安亲王误判,可这清官难断家务事,皇族诸项琐事,谁能确保万无一失,皇帝难道就没有判过冤案?
皇帝判错案,会因此失去皇位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便是亲王因错判了一桩家庭纠纷案而被削爵削谥,也是前所未闻。
讲白了,无非就是找个由头发作罢了。
安亲王并非是徇私枉法,只是依法行事。本就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