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这座是非之地。
所有人都在等着秦林之东山再起,百姓之中都开始流传有关秦林之的威名传话了,谁曾想秦林之会走的此般干脆利落?直让众人措手不及,傻眼不已。
唯有秦萧然和秦筱晴两兄妹,丝毫没有觉得意外。带着平静的心情送走爹娘,不乏依依不舍的开始了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自此之后,他们就真的要靠自己了。
秦林之和米小月走的潇洒,新皇也是无可奈何,想要留人却错过了时机。
跟先皇不同,新皇对秦林之一家是真的没有半点的恶意,也没有丝毫的忌惮。如功高震主之类的说法,对于新皇而言,也是空谈。
他始终认定,能够舍身保家卫国的英勇将士们,都不乏坚韧不拔的正直之心。反而是君主们自己的猜忌和小肚鸡肠,更显得龌龊和不为人齿。
新皇从不自诩明君,却也不会不分是非黑白。如秦林之,根本就是再忠勇不过了。秦家军的遣散,堪称是身为君主的最大损失。只可惜,先皇没有看透这一点,这才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在新皇而言,倘若能重振秦家军,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也所以,新皇私心里很想要留下秦林之在都城。既是为了方便对长辈的尽孝,也是想要弥补皇家曾经的过错。
只不过,秦林之对于皇家和权势,早已起了远离的心。乃至新皇一腔热血,注定只能付诸东流了。
好在新皇并非记仇的性子,也很有容人的雅量。在确定以及肯定秦林之的真实想法之后,新皇便打消了那些盘算,认真的将重振秦家军的事情交给了秦萧然来处理。
秦家军的威名,秦萧然从小就知晓。对于新皇的打算,他也是早就知道。不过在劝说他爹爹这件事上,秦萧然没有想过插手,也就造成了眼下的局面。
跟秦林之一样,秦萧然也很忠君爱国。既然是圣命,他当然不会拒绝。点点头,就接下了这份重担和使命。
不过相较当初秦家军从无到有的充军组建,而今秦萧然就雷厉风行多了。直接从现有的那些将士军营之内,挑选出精兵悍将,重新归入新的战队,便是新秦家军的雏形了。
对于秦萧然这般做法,新皇是无声支持的。点点头,就拨了大笔军饷给秦萧然,任凭秦萧然开始大规模的练兵。
此外,秦萧然也从秦林之那里取了不少经,甚至还不客气的将一些早已离开的秦家军原班人马,又给请了回来。
当然,回不回来都是自愿,秦萧然不会强求,更不会强权施压。
也就在秦萧然和新皇的联手并进下,新秦家军正式成立。又在随后的几场战役中,英勇杀敌,屡建奇功。很快的,就积攒到了显赫的战绩和声威,牢牢抓住了民心。
不得不承认,秦萧然和新皇虽然年纪还轻,却带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一次也没让他们身边的人失望。这一次,亦是如此。
有关秦萧然和新皇的举动,秦林之是知道的。特意修书一封,很是详尽的又指导了秦萧然一番,便彻底放下了此事。
到底是他一手养大的儿子,对秦萧然的能耐,秦林之是百分百放心的。而今之所以还会修书一封,只是为了预防少年得志的秦萧然得意忘形,一时间就忘了本我,反而不利于将来的成长。
不过有了他的书信告诫,秦林之相信,秦萧然是不会犯这个错误的。
秦萧然当然不会犯这个错误。比起他爹爹,他可还差的远呢!哪里能骄傲和得意?最起码,也要等到以后他确实达到了他爹爹当年的显赫声威,才有资格跟他爹爹相提并论么!
抱着这样的念想,秦萧然再度跟新皇彻夜长谈,很快又有了新的决策。而这些决策,比起之前更加显得圆滑和缜密,委实堪称良计。
与此同时,秦筱晴也会时不时的给出她的建议。比起一直身处都城的秦萧然和新皇,在外面游历了许久的秦筱晴,眼界要更为开阔。尤其秦筱晴在西北边关呆的那三年,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哪怕是现下来到都城,也依旧不曾忘记。
有了秦筱晴的锦上添花,秦萧然和新皇的成长变得更加顺利,也更加的飞速和凌厉。当文臣武将全都牢牢被秦萧然和新皇掌握在手中,偌大的国土,就彻底踩在新皇的脚下了。
良妃“病逝”的消息,是在秦筱晴嫁进皇宫半年后传出来的。新皇厚葬了良妃,对于良妃的母族也给与了不小的补偿。而事实上,良妃早就在新皇的秘密安排下,与心上人一起远离了都城,此后都不会再出现在人前。
良妃离开两个月后,秦筱晴有喜的消息震撼朝野,举国同庆。
不管是皇长子还是长公主,这都是圣上的第一个孩子,是他们所有人的希望呢!而秦筱晴,也顺利的母凭子贵,皇后之位坐的更加安稳和固定,无可撼动。
十月怀胎,秦筱晴一举得子。新皇毫不犹豫的立下太子,再度为秦筱晴增加了重量砝码,无人能敌。
伴随着小太子的出生,朝堂上的诸多势力越发不敢露面,藏头藏尾的寄望着别人的出头。然而,都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