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这些都是背着太后做的。
太后对德妃十分放心,这些日子沉迷于佛教,又有一批更高品级的命妇忙着召见,所以一无所觉。待拿到参选名单时,还奇怪地对崔嬷嬷说:“哀家怎么觉得今年参选的人数比往年少了些呢?今年还特意加开了男妃,但报上来的人数好像也不多。”
崔嬷嬷想了想,小心地陪笑道:“上次选秀是武合三年的事了,老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实在记不清今年是不是比五年前人少了。”顿了顿,又道:“毕竟耽误了两年,都是好人家的子女,身份、地位也都有的,不愁嫁娶,哪里还等得?这两年该办的也办了,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太后想起安平侯家和另外几家的闺女都是去年出嫁的,不由叹了一声:“可不是么。”又翻翻名单,皱眉道:“怎么报上来的待选侍君都是庶子?”
崔嬷嬷心想,谁家的嫡子跟大白菜似的,一亩地能出好几百斤,可以随便称一斤送进宫来呢?那些夫人各个娇贵,能生三个以上嫡子的少之又少(还有一半可能生女儿呢),就算多生了几个,也不会舍得送进宫啊。
只是这话不好说,崔嬷嬷便道:“男妃么,您还想再出一个那位那样的?”指了指凤仪宫的方向。
也就崔嬷嬷这样太后身边的心腹老人才敢这么直接说话。
太后想想有道理,也就释然了。
选秀的名单虽然经过皇上、皇后和德妃的三方努力‘精简’过了,但最后报上来的也有两百多人。这都是少的了,要是先皇在的时候,怕要后面再加个零。
名单分两份,那些身份低的待选宫女,直接划拉到一边去了,剩下些身份高的,再怎么挑肥拣瘦也能剩下几十人。
这已经比杨靖预想得好。他盘算过了,京城里的适龄皇室子弟加一起,怎么也有十来个。再加上他那不成器的弟弟,续个正妃再赏两个侧妃,也能打发出去几个(弟弟就是这么用的,杨越被种马了)。这么一来,剩下的就不多了。何况他心里还有大计划,务必以后绝了选秀这事。
三月春暖花开,秀女们进宫了。
此时朝上发生了件大事,旧都长京的祖陵发现了一只巨大的神鼋,直径约三丈左右,估计至少有上千岁了。最奇妙的是,那神鼋的背上竟然有文字。只是那字古老繁复,当地官员没有人认得,便送到洛京来了。
“这是祥瑞!一定是祖宗们显灵了!”皇太后双手合十,欣喜地道。
大盛立国一百多年,之前的都城一直在长京。洛京是盛辉帝重新统一大盛后立的新都,他是第一位在此登基的皇帝,陵墓还在修呢,所以长京郊外的皇陵才是杨家的祖陵。
祖陵附近出了千年灵兽,不是祖宗们的预兆是什么?朝廷上下皆是又惊又喜,将那只大鼋当祥瑞一般恭敬地迎了来。不过那背上的字,还真没几人认得,皇上亲手拓印了下来,交给几名大学士去研究了。
秀女们都按时进宫了。杨靖恶趣味地把她们所住的那片宫阁改名为‘储秀宫’,这才有选秀的感觉嘛。
至于那几个少年,远远和秀女们分开,在另外一座宫里。
这日杨靖下朝,和萧沧海一起抱着太子、二皇子来看皇太后。
太子胖胖乎乎的,长得极敦实。往地上一站,小腿还圈着,却蹬蹬蹬地跑得欢。
杨健刚会走路,摇摇晃晃地走不稳,得有人在旁看着。
太后原本不待见杨健,但参佛之后,心境平静了许多,加上年纪大了,喜欢小孩子,杨健长得虎头虎脑,憨态可爱,对太子又没威胁,因此对他也和颜悦色多了。
“孙儿见过皇祖母。”太子一本正经地对太后行了礼。
杨健在旁边学着兄长,含糊不清地道:“苏儿细过皇粗母。”(年纪太小,说话不清楚)
皇太后呵呵笑了,冲太子招手:“祖母的小心肝,快到祖母这里来。”
太子熟门熟路地爬上软榻,钻进太后怀里。杨健歪着头呆呆地站在地上看着。
太子冲他招手:“弟弟也来。”
太后道:“把二皇子也抱上来。”
崔嬷嬷上前把杨健也抱上了长榻。
杨靖和萧沧海在下首坐着,见杨健第一次坐到太后的榻席上,显得有些茫然,小身子团成一团,老老实实,有点胆小的样子。杨靖便摘下手腕上的一串羊脂珠串,递到杨健手里:“玩吧。”
杨健看看父皇,咧嘴一笑,拿着那珠子玩了起来。
太后看了一眼,心道:这孩子倒好养。
太后搂着杨荣,摸摸他的头,问他这几天吃什么了,玩什么了,平时都做什么。
杨荣表达能力还不强,颠三倒四地说了一通,大概觉得没意思了,就去看杨健。太后便松开他,让他和杨健玩到一处去了。
杨靖和萧沧海与太后闲聊了几句,问候了一下太后的身体。去年两个侄女的事给太后挺大打击,原本保养得十分好的皮肤也出现了松弛和下坠,眼角有了宫粉也遮不住的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