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辉帝在长宁殿外的观澜阁上召见大臣。
盛辉帝新设了内阁,由左、中、右三名副相辅佐丞相一起处理奏折,并采取拟票制。最终的决定权在皇上手里。
他是参照了后世明朝的内阁制度。不得不说,明朝后期的皇帝一个个都不正经,有的沉迷长生之道,有的喜爱匠工几十年不曾上朝,但朝廷照样运转,这都是内阁制度的功劳。虽然此举会分驳皇帝手中的权力,容易被架空,但在杨靖看来,有能力的皇帝照样可以独断乾坤,没能力的还不如就由有能力的大臣们做主好了,免得出现昏君误国的情况。
蔚相因为睿智明理,是难得的贤臣,所以杨靖暂时还没有取消丞相制度。但他心里已经下了决心,待蔚相告老之后,大盛将再也没有丞相这个职位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内阁大学士中选出的左、中、右三相。这三相的权力将明显不如一位独相,且三人分立,互相节制,避免揽权结党。此外,军事大权却独立于内阁之外,仍然独揽于皇帝手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点浅显的道理杨靖明白,且他就是以武立国,军队当然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单独成立了军机处,由皇帝直接把持。
长宁殿位于洛宫南边,阳光充沛,靠近太液湖。那太液湖水是直接从洛江中引来的,循环流转,时时随风荡起波澜。
长宁殿的位置是洛宫中最高的,其中观澜阁临湖而建,四处通风,宛如高亭,风景极佳,夏天时候在此消暑,实在惬意。偶尔杨靖会与萧沧海来此散步小憩,又或招待心腹重臣饮酒闲聊,增进君臣感情。
最近西北边境不宁,杨靖叫来了萧伯元、贺守国、王尚书还有几名内阁大臣来这里商议要事。
众人正说到关键处,忽见皇帝坐起了身子,倚在身旁的扶手上往亭外看。
众人寻着皇上的视线望去,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正牵着一个太监的手,带着几名宫女往这边走来。
那男孩走上台阶,突然抬头看见了皇帝,不由眼睛一亮,大声喊道:“父皇!”
杨靖微微一笑,冲他招手。那男孩甩开太监,蹬蹬蹬地跑上来。
杨靖忙道:“慢点慢点,小心摔着!”
那孩童虎头虎脑地冲上观澜阁,扑进杨靖的怀里,裂开小嘴傻乎乎地笑道:“父皇!”
杨靖搂住他道:“你怎么跑这边来了?”
“太子哥哥昨天开始上学了,我想去看看。我问过母后了,母后说可以,我不会打搅哥哥的,真的。”
太子杨荣虽只五岁,但已经进学了。每日上午半天,由曾经教导过杨靖的内阁大学士秦无元启蒙。
因为夏季炎热,秦太傅老迈,太子又年幼,杨靖怕这一老一小中暑,就让萧沧海将长宁殿旁边的秀雅阁改成了书房,不仅环境清雅,而且临湖通风,自然清凉。
这孩童自然是二皇子杨健。他自小和太子长在一起,感情深厚。现在兄长白天去进学,他便寂寞了。昨天忍了一天,今日终于忍不住想来看看,却没想到在这里看见了父皇。
杨靖微微一笑,摸摸他的大脑门:“健儿是想哥哥了是吧?”
杨健有些不好意思了,红着小脸抓着杨靖的袖子:“我会乖,不吵哥哥念书。”
“好好!那就去吧,如果太子在念书,你就等一等。等太子休息的时候再找他说话。”
“嗯!”杨健用力点了点头。
杨靖想到还有几名大臣在场,便笑道:“快去给几位大臣见礼。”
在场几人都是皇上心腹,猜到这位就是二皇子,哪里敢受他的礼?忙起身行礼。
杨健有模有样地与几位大臣打过招呼,杨靖心下满意,指着其中一位道:“这是你大舅舅,你小时候他曾进宫看过你,不记得了吧?打声招呼。”
杨健好奇地看着萧伯元,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大舅舅。”
“不敢不敢,微臣受不起二皇子如此称呼,不合规矩。”萧伯元慌忙低头。
杨靖微笑道:“这有什么。你本来就是他舅舅嘛,如此称呼不算逾矩。爱卿有时就是太守规矩了。”
萧伯元正色道:“君臣有别。二皇子是皇上的皇子,臣是皇上的臣子,礼不可废。”
旁边的王尚书不由心中冷哼,暗自瞥了萧伯元一眼。什么君臣有别,什么皇子,谁不知道二皇子不是皇上的种?萧伯元如此说,不过是为了抬高杨健的身份。
他的家族乃通山王氏,当初与萧家一北一南,各为两大士族阵营的首领。萧家虽与皇上联姻,不过是占着在江南的地利。王家在盛辉帝收复江北领土时也出过大力,若不是当年选秀时出了意外,如今他的小女儿也已入宫为妃了,说不定连皇子都生下了呢。
王尚书想到武合八年那场因‘天示’和皇上重病而匆匆结束的选秀,不由心下惋惜。他们王家的女儿,别说入宫为妃,就是做皇后也不差什么了,那萧沧海不过是运气好,哪里比得了他的女儿?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萧家因为萧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