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第十七章
乾朝。
建元八年间,寒冬。
南蛮濮族于石沟山一役,告下降书,以此山作为结点,自愿退去百里之外。
山遥水远的南陵至京都数千里,千里汗血宝马持此捷报一路狂奔,三匹死于途中都不及百姓间的奔走相告。
捷报一至,举国沸腾。
传闻,建元帝得此消息时,两袖颤颤,当即下朝前往那长盛将军的幼妹殿中,哀声相道,苦了稽浍了。
建元九年,初春。
稽浍郡主整顿好军中邕武,跋山涉水月余之后,领着一干元家军将领至天子朝堂,叩谢天子圣恩,论功领赏。
至于元赢郡主,天子煦煦,几步上前,虚扶而起,怜问,
赢表弟已尽八年国心,可曾想与人白头?
马革裹尸八年,臣弟无心思虑至此。
那京都众多…
陛下!臣弟已…。
只见郡主跨步而去,在圣人耳前细语几句,当今竟是惶然倒退几步,眼含泪光拍拍他的手,道,
便允了你了。
不出三日,稽浍郡主便在百姓的夹到欢送中又回至南陵镇守边关。
八年未成相见的血脉兄妹竟又生生分离。
一时竟是众口纷纷。
建元九年,春末。
建元帝偶然间梦中惊醒,次日,招白马寺住持惟空大师,参禅三日,布告天下,大兴礼佛,寓意于为万万埋于边疆的战士超渡祈愿。
建元九年,中秋。
战事已捷,万家信佛,具是一派欣欣向荣,国泰民安…偃武修文。
武科乡试起,惊才艳艳的各个武举人,却不比接连建好的四百零八座寺庙。
建元十年,值春。
春闺初试毕,武科会试结果出。
两月不至,文试结果出,武科殿前面圣而试,间隔也就半月罢。
寺庙由四百零八指五百十八座,香火鼎盛至极。
建元十年,夏至。
殿前武试,有一乡野草莽女,颇得圣心。
憨言憨语直引得圣上连拍三下,大笑三声,当即提为武状元,破格留于宫中,封正六品兰翎侍卫前锋校,掌京都警哨,责当今扈从。
一时之间,京都百家皆将目光聚集这可谓盛宠至极的武科新状元身上,今儿又是哪家宝马香车缓缓驶入那客流不断的青街石巷,明儿又是谁家灯火通明,言客宴宴邀她前去。
小道消息,络绎不绝。
而那文试魁首,那被御康书院夫长之一,且还是大儒季家二女惊为天人的赵家新女,却未激起一点儿水花。
一篇《愚人赋》,道尽天下愚人。
儒生皆恨皆叹,有感于赵家子莘出不逢时。
女子初初闻此话儿,犹自摆摆头,不曾多说甚,走至宝哉阁前的烧饼铺,买一饼充饥又是整日光阴皆于这方小小阁中。
赵知周虽仍旧是一身耐脏墨青衣袍,今儿个却未曾同往日一样直接回府。
城西街道多为商户,四通八达小巷众多,喧嚣叫卖不绝于耳,人来人往中,闲适得漫步女子尤为咋眼,这般吵闹都仿若丝毫不入她耳。
青竹咬牙跟在女子身后,耳边嘈杂的声响让他不由握紧了手中绣帕,眉心紧紧夹起,真真是不明白这儿哪适合那个女书生前来,害得主子也时常前来。
且…主子还吩咐那等事情。
他远远瞧见一衣衫破褛的半大少女撞了那女书生一下,总算是松了口气,默默窜进了早已记好的小巷,寻到那抹娉婷而立的月白身影,急急前行几步,恭敬道,
“主子,妥了。”
——
“大娘,三袋炒栗子。”
一听这嗓音,低着头翻着颗颗饱满栗子的摊贩大娘便笑呵呵抬起头来,她眼角几许褶皱堆叠,连声应道,“哎哎,好咧。”
“今儿你家阿傻又央你了?娃娃。”大娘干着活计为生,这么些年过去了,一边与她摊前的女子絮着话儿,一边手脚麻利的裹开袋子,将烫热的栗子装入其中。
“嗯,”赵知周轻声应了一下,似乎怕大娘没听见,又点了点头,细长的指端摸往腰间,微顿。
墨衣女子垂下眼睫一瞧,不由攒了眉心,果真空空如也。
她轻叹一声,是刚刚那个孩子。
“大娘…”
“大娘,一份糖炒栗子。”一道轻柔的男声打断了她的话。
赵知周抬眼,刚巧瞧见男子细白的指尖伸出月白袍角递了几枚铜币,放于摊前摆着的钱袋子里,略微皱眉沉思,莫名觉得曾在那听过这柔柔嗓音。
“好咧,啊,等老婆子给这个女娃娃包好了再给你包上啊。”大娘豪迈的一嗓子扯会了她的思绪,“给,娃娃,你的三袋糖炒栗子。”
“大娘,今日我…”赵知周暗自叹息,错过了解释机会,只好硬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