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一个极为干燥的星球,被多个反射镜照射,让它整体升温,却丝毫没有改善它的气候,就连火星南北极仅有的一点冰层,也消失不见了。
虽然火星的南北极的冰盖,里面最多的其实还是干冰,不过水冰毕竟还有一部分。
蒸发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虽然数量不少,但是除了夜里凝结在地表的霜花,并没有为整颗火星带来本质的改变。
所以发生了撞击以后,首先飞溅起来的就是漫天的尘土。
然后就发生了堪比超级核爆的大爆炸。
虽然小行星没有太多放射性元素,并不能引发核爆,但是它的体积够大,携带的动能也够多,所形成的爆炸也是惊天动地。
因为小行星已经碎成了几块,所以撞击其实并不在同时,只不过小行星碎片的速度太快,之间的差距也不过百分之一秒,听起来就好像在一起一样。
爆炸引发的冲击波,第一时间就以奥林匹斯山为圆心,朝着四面八方传递了出去。
火星地表,布满的红色氧化铁粉末的尘埃,第一时间被冲击波席卷,变成一道暗黄夹杂着红色的浪涛,汹涌着朝着远方赶过去。
爆炸产生的火光,虽然隔得极远,却依然很亮,就像无数颗太阳在同一时刻绽放了光芒,让十万公里以外平台上的人,也不由得第一时间闭上了眼睛。
不过这种光明也只是一瞬间,转眼就被爆炸掀起的烟尘遮掩住了。
硕大的蘑孤云,在这个重力较轻的星球上腾空而起,转眼就超过数万公里,还在毫不停息地生长着,彷佛要直接戳到十万公里以外的火星平台上。
几乎在同时,十二个平台上面,光线好像突然模湖了一下,覆盖整个火星的大型引力符阵,已经在第一时间开启。
此时站在火星地面上,就能够感受到大约一点一倍的蓝星重力。
还在飞快增高的蘑孤云,彷佛一下子被栓住了一样,无数怪兽一样的烟尘,在里面翻腾着,却始终没有继续攀升的动力,就在原地,扩展开来。
然后就是更快的加速下跌,在近乎真空的宇宙中,它们没有任何的漂浮能力,但是爆炸的力量,还是让它们超越了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到达了太空。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绝大部分灰尘,都已经重新回到了火星,但是还依然有很多,停留在了空旷的宇宙中。
原本清爽干净的火星附近的空间,顿时变得雾蒙蒙,从蓝星上看去,原本清晰的火星,就像蒙上了一层纱。
冲击波很快就围绕着火星,转了一圈,带来超过四十级的大风,让火星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沙尘暴。
不过火星上的四十级大风,与蓝星上可不一样,因为火星的大气压就只有75毫巴,大约是蓝星表面气压的百分之七点五。
这已经是经过火星平台大反射镜,数年照射升温的结果了,没有升温之前,火星的大气压只有蓝星的百分之零点七五。
这么低的气压,这么小的空气密度,就算四十级风,其蕴含的能量和破坏力,最多相当于蓝星上的超级台风。
自从为火星升温开始,火星上加大的温差,引发的对流天气也越发的频繁,原本各国进行火星探测的火星车,早在那时候,就已经纷纷报废。
现在整颗火星,就好像有一滴墨水,进入到水盆里,水盆正在飞快地被染黑,现在除了一部分火星地区,其他地方都已经被沙尘覆盖了。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整颗火星已经全部被暗黄色的沙尘所覆盖,再也见不到地面的样子了。
早就安置在火星各地的传感器,早在第一时间,就把碰撞的结果传递了回来。
这次碰撞,已经无法用地震级数来形容了,据距离奥林匹斯山一千公里距离的传感器探测,这里的震级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二十级,更别说撞击的中心了。
然后在天翻地覆的地质活动中,它直接失去了联系。
火星全球的探测器,都感到了强烈的震感,最少都有五级。
而且碰撞似乎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活动,以奥林匹斯山为中心,余震不断,量级虽然与最初有着很大的差距,最多十级,但是连绵不断,彷佛不会停息一样。
已经休眠了数千万年的奥林匹斯山,似乎重新开始了喷发,在它原本的位置,在漫天灰尘中,已经被喷发的烟尘染上了一点黑色,然后还有暗红的色泽在里面生成。
其实到了这时候,本次的小行星撞击,已经结束,剩下能看到的,就是一个灰蒙蒙的星球,完全没有任何景色可言。
甚至就连从这里,看向宇宙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因为撞击产生的尘埃,也已经蔓延到了这里。
宇宙中的尘埃,或许对于那些可以利用绝大多数物质的文明来说,算是难得的宝物,不过对于杨青来说,却带来了收集阳光的效率降低,让一些机械产生磨损等等的不利后果。
幸好当初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情况的产生,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