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内陷入了沉寂之中,乔安华皱眉沉思。
庞学林微笑看着乔安华,耐心地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过了好一会儿,乔安华才重新抬起头,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庞学林道:“庞教授,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
庞学林道:“惰性中微子,这不算新概念吧?!”
事实上,早在20世纪末,就有科学家提出类似的猜想,但大多数科学家当时都将惰性中微子作为独立于电中微子、缪中微子、陶中微子之外的第四种中微子存在,而庞学林却将其作为三种中微子相互转化时的媒介中微子提出来,却是第一次。
这正是庞学林从《鲸歌》世界里中微子论文中看到的一种理论,在《鲸歌》世界,已经有实验间接证明惰性中微子的存在,只是还没有直接观测到。
在现实世界和《地球大炮》世界,关于惰性中微子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乔安华深深地吸了口气道:“惰性中微子确实不算新概念,我记得几十年前物理学界,惰性中微子还是温暗物质的候选者,物理学家们认为其不参加除引力以外的任何相互作用,当时IceCube中微子观测站试图寻找这种中微子,但一直未能在预期值域内找到惰性中微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惰性中微子相关理论始终是个谜,这些年,随着中微子观测精度的提升,中微子通讯也得到大规模应用,物理学家们始终没能观测到第四种中微子的存在。现在在物理学界,基本上没有人再去研究这玩意儿了!”
庞学林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惰性中微子的存在与否在物理学界一直有争议,但实验室中没有观测到,并非意味着惰性中微子不存在。”
乔安华皱眉道:“庞教授,你有什么证据吗?”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第一个证据,就是我刚刚给你看的这篇论文!”
庞学林指了指桌上的稿纸。
这是他在《鲸歌》世界相关论文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手段推算出的惰性中微子的理论模型。
也正是因为这个在数学逻辑上无懈可击的理论模型,乔安华才会听庞学林扯上这么长时间。
要是换个人,他早就拂袖离去了。
庞学林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第二个证据,乔教授,你应该听说过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吧?”
乔安华不由得一愣,出声道:“当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算是我国在本世纪初期最成功的的一次基础物理成果之一,这次实验成功找到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在物理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如今的中科院中微子研究中心正是在这个团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甚至连地址都在大亚湾核电站原址!”
庞学林顿时笑了起来,说道:“乔教授,那你知道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除了找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外,还有一个成果吗?”
“还有一个成果?什么成果?”
“那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在2016年2月发表的一篇论文,论文中表示收集到的反电中微子,其数量比理论预测低6%。当时虽然在物理学界引发了一定的讨论,但并没有引起太大轰动。后来的中微子研究也没有提到过这篇论文,但这篇论文已经揭露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反电中微子可能已变换成无法探测到的惰性中微子。”
庞学林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到了窗台边,看着远方霓虹下的高楼群,继续道:“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是一片光的海洋,正反物质不断相互湮没转换成高能光子。随着宇宙不断膨胀逐渐冷却,反物质消亡殆尽,留下了一个物质的世界。宇宙起源的标准理论认为,物质与反物质在大爆炸之初是成对或等量产生的。那么原初反物质究竟是怎样消失的呢?乔教授,你有兴趣跟我合作,一起揭开这个秘密吗?”
乔安华瞪大了眼睛,呼吸渐渐变得急促起来。
他知道庞学林想要说什么了。
因为庞学林所说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存在中微子振荡里!
正常情况下,要全面描绘中微子振荡,需要六个参数。
θ12、θ23、θ13、(Δm21)^2、(Δm32)^2、δCP。
其中θ是混合角,表示振荡的振幅,θ12就是第一代中微子与第二代中微子振幅,依此类推;(Δm21)^2是第二代中微子与第一代中微子质量平方差,表示振荡的频率;δCP是CP破坏相角,表示正反中微子振荡的概率不同。
目前已经测得5个参数θ12、θ23、θ13、(Δm21)^2;(Δm32)^2,还剩最后一个CP破坏相角δCP,始终困扰着物理学界。
这个CP,就是电荷宇称守恒。
C是电荷守恒,P是宇称守恒,科学家已经证明CP破坏了,δ就是那个破坏相角,如果测出它的值很大,就能指证是中微子破坏的。
这些年,科学家们想方设法试图测量δ的大小,但始终不得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