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结束之时,从承天门出正阳门至永定门沿街两侧的街道上已经挤满了人群,有看热闹的,也有前来送行的,商贾小贩奔走相告,士子文人抒怀唱和,杂耍百戏更是花样齐出。
也不知是哪家豪客,包下京中的大小戏班,沿街一侧,每隔一段距离便搭起一座戏台子,冬冬锵锵的鼓乐声响遍了京城的大街。
“你们快看,还有人搭了戏台子呢。”
几辆马车在拥碌的人群中缓慢前行,宝玉薛蟠骑马而行,带着一众家仆护卫在前后左右,马车内,姑娘们早已被眼前的热闹景象吸引了目光,隔着车窗帘子向外打量,爱热闹的湘云最是眼尖,指着远处的戏台子向众人说道。
湘云歪着脑袋听了一会儿,回身说道“此折应是。”
“就你耳朵尖。”宝钗轻甩着秀帕从湘云面前拂过,笑着说道。
再走不远,又见街边一侧另起一处高台,上面戏子伶人扮着正净大花脸,蟒装行头,一摇一摆,一顿一行。
“云丫头,你再看这又是哪一折?”
湘云细细看去,嘴里说道:“倒是未曾听过,只是看装扮必是一代忠臣良将。”
探春才接话道:“此一折正是,讲的是汉将军李广的故事。”
这时,外面传来宝玉和薛蟠与人交谈的声音。
“紫英兄若兰兄,这里。”
人群中冯紫英和卫若兰闻声驱马行至近前。
“宝玉,文起,我与卫兄正说着呢,如此盛况,却不见你二人,未免无趣了些,正说着,你们就来了。”冯紫英满面荣光,为二人述说着今日的盛况。
他二人来的较早,整个中轴大街都逛了个遍,马车内众女也都静静听个稀罕。
“这沿街上,搭的都是戏台子,点的都是一水的讨胡戏目。”
“可知是谁家这么有心,倒想见见呢。”宝玉问道。
“不止一家,据说是京城里的各大行头搭的台,求个吉利,图个喜庆,我等虽是小民百姓,但也与有荣焉。”
说着,冯紫英又指向前面不远的一座台子,说道:“前面那个,就是云记的台子,点的是一折。再往前,还有等等。”
“对了,方才还见琏二哥和蓉哥儿往城外去了,说是也要搭一座,只可惜,城内已经没了空处,只能往城外找地儿。”卫若兰说道。
宝玉说道:“怎么没听他说起过,既是咱们自家的台子......可定好了哪一折?”
“戏目是瑛二哥亲自点的,说是就唱。”
宝玉听罢,摇了摇头道:“不好不好,岳武穆忠则忠矣,只是未免悲壮了些。”
薛蟠素来不爱读书,只听戏文里唱得都是岳飞的忠义之名,说道:“这有什么不好的,就该唱岳武穆,忠义千古。”
宝玉听罢,只是无奈摇了摇头,到底未再纠结此事。
再问道:“可又什么好的去处?此处热闹是热闹,就是太吵了些。”
冯紫英笑道:“今日这都中,哪还有一片安静地儿。”
“不过倒是有一桩正经事儿,你可要去?”
“你且说来听。”
只听冯紫英说道:“朝廷誓师北征,檄文布告贴遍了大街小巷,我辈年轻子弟,好些个都要北上从戎,听说就连皇家宗氏的子弟,都准备往山西去投效肃忠王爷了,咱们这些旧交家的,韩琦陈也俊,还有原在禁军中任职的柳旭,都要往北方边地去了,约好了在城外等护送钦差的大军一道走呢,你们去是不去?”
宝玉听罢,心中却起了兴趣,只是想到身后还有府里的姐妹们,又不好擅专。
“二位且等我片刻。”
冯卫二人自无不允,宝玉便往马车旁走去。
此刻,马车内众人也在静听着车外几人的对话,黛玉透过车帘的空隙看到与宝玉说话的两人,其中冯紫英她曾在贾瑛府中见过一次,那卫若兰倒是头一次见,回身向湘云调笑说道:“云丫头,你怎不看看你未来的良人?”
宝钗不识得二人,闻言好奇道:“是哪一个,让我也看看。”
黛玉指道:“那个俊面小生就是了。”
相反,三春对于冯卫两家公子倒是不陌生,儿时也曾见过几次的。
反倒是湘云闹了个大红脸,拉着黛玉在车内打闹道:“我自是不比你,每次见了都是瑛爱哥哥,瑛爱哥哥的,可惜你现在相看,人也不在这里。”
众姐妹中,大家对贾瑛的称呼都是“瑛二哥”,唯独黛玉,每次见面都是“瑛二哥哥”的叫着,湘云这是才调笑黛玉腻歪呢,只不过“二哥哥”到了她这里自然就升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