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掷地有声:“西夏所属之地,定州、怀州附近全是沙漠、荒原。西夏人又在黄河附近大肆垦荒种田。这使得当地几乎年年闹风沙。”
“尤其秋季,北风骤起,就连我朝陕西都会受其影响。大风起自西北,飞沙扬砾,昏尘蔽天,逾时风势八面俱至,终夜不止,如是者连日。每日风起,便万窍争鸣,连月乃止。”
“只要西夏持续抵抗,秋季战场,金军势必会遭遇这种风沙天气。”
听闻张叔夜这么说,赵桓认可的点了点头,黄河上游的沙尘暴天气的确是非常严重,这个问题从西汉就开始出现,到了唐代定都关中形势愈发恶化,而到了大宋朝,恶劣情形几乎进入巅峰。
黄河在大宋连年闹水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西夏把当地环境破坏的太严重,植被退化。不仅水土流失,还风沙漫天。
张叔夜说道:“如今西夏与金国的战事问题在于局势变化太过迅勐,西夏求援的信使甚至都来不及派出,金军就兵临贺兰山下。”
“但只要西夏能坚定抵抗,于兴庆府一带层层设防,迟滞金军。出身于白山黑水的金军从来没见过飞沙扬砾,昏尘蔽天,折木发屋,窈冥昼晦的情形,必然会士气大坠。西夏军趁势反击,很有可能挫败金军锐气,稳固住防线。”
“金军远征上千里,僵持下去便会重蹈辽军粮草不足的覆辙,最终大败而归。”
赵桓靠在软榻上,思索着着说道:“如此看来西夏整体胜率极高啊。”
这局面,只要李乾顺照抄赵桓的作业,重现东京之战的辉煌,看起来非常容易。
哪怕再不济,带着君臣死守兴庆府,金军也有可能大败而归。
毕竟西夏不像大宋这么富裕,金军无法劫掠上千里繁华地带维持补给。
而且僵持下去,宋军就可能进入战场进行干预。
兴庆府,这不是一个没有援军的孤城。相反,他有着当世最强大的外援。
说到这里,赵桓好奇的问道:“对于缓解西夏战局,其他守阙书令史有什么见解?”
张叔夜说道:“还有一派为激进派,其主张我朝应该立即向西夏进军。其以为完颜娄室必不会重蹈在东京城下的覆辙,势必将诛杀李乾顺,灭亡西夏。”
“若我朝不希望金国独吞西夏,出兵已刻不容缓。”
赵桓惊讶的问道:“出兵刻不容缓?出兵去哪里?现在西夏战局一日数变,贸然出兵岂不是陷入金军包围之中。”
张叔夜说道:“臣倒是赞同这一派的见解。以岳相公之军略,如果放弃驰援兴庆府,那可以兵分数路,全面进军,占领大量疆域。”
赵桓眉头一拧,这不是变成了趁火打劫?
虽然说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
但大宋作为一个宗主国,藩臣被入侵,不派兵救援,反而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怎么看都有点不上台面。
张叔夜冷静的分析道:“以臣对西夏国主李乾顺的认知,他极有可能无法坚持抵抗,会选择屈膝投降,转而向金国称臣。”
“一旦他选择称臣,完颜娄室九成概率会将李氏宗族斩尽杀绝。即便不斩尽杀绝,也会全部俘虏回上京。这种情况下,西夏亡国灭种几乎不可避免。”
赵桓语气凝重:“所以战局胜负全看李乾顺是否坚定抵抗?如果坚韧死战,西夏九成概率大获全胜。如果屈膝投降,亡国灭种几乎不可避免?”
张叔夜郑重点头,说道:“完颜娄室担任统帅,虽然将战局变得面目全非,但他只能打赢,而不能获胜。胜败关键全在于李乾顺。”
“所以臣觉得此时进兵,可以从金国手中抢下大量精华之地。西夏与我朝不同,其核心之地,繁华重镇全在边境。岳相公从陕西出兵,夺下的是西夏的核心盐田,产粮之地,与繁华城市。”
赵桓谨慎的说道:“既然我朝枢密院都能分析出局势,西夏朝中文臣武将也势必会极力劝说李乾顺坚定抵抗。”
这方面宰相们倒是有发言权,大宋新任左相张浚说道:“所以能否虚怀纳谏是一位国君英明与否的重要考量。当年杨玄感叛乱,杨密虽献良策,其却不能用,最终授首,九族俱灭。”
张浚举得这个例子实在是太好了。
西夏在大宋看来一直属于叛逆,而不属于异邦,国家给西夏的称呼一直是西贼。
就是因为,在国家看来,他只是杨玄感一类的叛逆,早晚要收回这片疆域。
尤其现在的形势,李乾顺跟杨玄感是如此相像。
他若能采用良策,就能再次迎来一场名扬四海,彪炳青史的辉煌大胜。
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