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土著人的语言当然是贸易的主流用语,但汉字和汉语是南洋地区的通用文字,或者说是"高端商贸交流工具",当双方因为语言与文字差异无法正常交流时,汉语——特别是汉字,就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了。
这位税收官员显然认识一些汉字,也会一些汉语,只不过,这位官员显然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刁难一下这位大胡子夷人,毕竟这是一支初来乍到的船队,需要让这些陌生的外乡人知道这里的规矩。
于是官员在浏览完清单后,对着菲利普斯船长摇了摇头,用略带生硬的汉语告诉他,船上的货物跟清单是否相符需要实地调查,而且清单里的货物情况还是让你家船老板直接跟我们解释才行。
看来这位税收官也算是一位积年的老手,他知道华商经常雇佣一位来自西洋的夷人当船长,毕竟这些来自西洋的夷人"善舟辑",于是不出税收官所料,朱北国终于出面了,后者笑容可掬地在手中的扇子的掩护下,让两锭大约五两重的银子进到税收官的手心里,然后双方在走马观花般看了看堆在曙光号的上层甲板和船舱里的货物后,两人还进行了一场讨价还价的会谈。
最后,税收官带着五两白银的入港税——不包括刚才塞进他手里的银子,然后这位官员就微笑着、彬彬有礼地跟朱老板行礼告别,然后就带着两个士兵离开了曙光号。
临走时,税收官还给朱北国开具了进入阿瓦城及其附近城镇的路引,并且给朱北国介绍了阿瓦城里最好的旅店和酒馆的方位,当然还包括一家顶级的妓院。
税收官告诉朱老板,如果他愿意出大价钱,可以让妓院的老鸨给他找能歌善舞的汉人歌姬,并且略带神秘地告诉朱北国,有两个歌姬来自江对岸,听说女人是夏末的某一天从江对岸逃难至此的,其实是一些士兵从大皇帝身边抢来的宫女,私人挺贵的但色艺俱佳……
朱北国强忍着自己的情绪,笑嘻嘻地接受了税收官的建议,表示有机会一定去关顾光顾云云……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十一月二日,朱北国带着两名懂一点当地语言的突击队员进入了阿瓦城,税收官开具的路引果然好使,城门口的士兵根本没有为难这三人。
整整一天,三人在阿瓦城里逛了好几圈,直到傍晚才回到曙光号上,当天晚上,一封电报从曙光号的通讯室里发出,内容是三人在阿瓦城一整天的"观光报告"。
这是朱北国一行人第一次从如此遥远的世界角落里发出的第一份情报,各方面都很关注,无论是在中兴岛、紫霞岛、澳门和万山岛,以及远洋航行途中所有能接收到电报的澳洲船只,都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读到了这份电报。
电文很长,朱北国把这一天所耳闻目睹的事情几乎事无巨细地在电文里呈现出来。
首先是朱北国从一位华人酒馆老板和几位当地的商贩那里了解到的一些基本情报,获得这些情报也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比如请吃饭、请喝茶、请喝酒,以及沿街购买各种用得上或者用不上的当地土特产,因为购买量比较可观,价钱也公道,因此朱北国成为这一天阿瓦城市面上很受欢迎的人物。
由于朱老板购买的货物比较多,则顺理成章地雇佣了几个当地挑夫帮忙搬运货物,其中居然有从滇缅边境跑过来讨生活的汉人,于是很自然的,朱北国就有机会与这些人各种攀谈聊天。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何况提问者和另外两位突击队员听众则都是有心人,于是各种关于阿瓦城当前的大小事情听了不少,特别是关于这个城市和王国现状、关于逃难至此的"天朝大皇帝"和来自北部边境的各种传闻,以及朱北国特别关注的阿瓦城的军事力量等等情报。
"……对于地处北缅内陆地区的阿瓦城而言,来自南缅甸河口地区的贸易船队虽然不多,但每个月也有一两艘靠港,毕竟阿瓦城是北缅第一大国——东吁王国的首都,是北缅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也最集中,大约有十万人口挤在纵横不到三华里的城区和城墙外的码头区域——尽管这个人口数字是从红楼电脑资料室里查到的,然而现在看来,感觉这些资料还是靠谱的……”。
“……在旧世界的历史记载里,尤其是关于缅甸的为数不多的历史资料里,这座城市在不久之后就变成废墟了,原因是地震。
后来,这里的人们在废墟旁边又建立起一座城市,名字叫曼德勒,只是眼前的阿瓦城与旧世界的曼德勒在地理位置上还是有很大变动的,根据资料,眼前的这座阿瓦城,应该在曼德勒的南部,这里有一条叫密艾河的河流,由南向北汇入伊洛瓦底江,于是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两面环水的冲积扇平原。
当地土著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地理优势,临水建设了阿瓦城,这座城市有四面城墙,正南正北布局,广阔的伊洛瓦底江和深深的密艾河成为这座城市在北面与东面的天然护城河,而南面和西面,人们则开挖了两道宽度为六七十米的人工运河,引入密艾河水,深度约两到三米不等,这是我们靠上西门水码头后,悄悄测量出来的数据。
此时的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