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里有不少汉人,大多数都是生意人和卖力气的苦力,生意人中真正做着大一点生意的寥寥可数,大多数都是以小商小贩为主。
大概是与滇地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原因吧,这里的汉人讲云南官话者很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人们基本都是大明服饰,除了来自内陆的少量汉人驼商外,剃发易服成满洲服饰的汉人少之又少。
而且,对于那些剃发易服汉人们而言,这样做也是为了经商方便,因为他们经常要去保山甚至昆明城做生意,不得不如此,并非心向新朝”
朱北国在报告里还进一步提出:
“本人认为,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条件,这些汉人很有可能愿意成为我们进军的向导,因此我们的军队在打进阿瓦城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当地汉人的利益……
以下是关于阿瓦城军力的报告:
“阿瓦城里的城墙四角设有军营,目测人数不详,经过多方探听,大约有两千多人,另外,在城外附近地区还有两千多人,这大概就是阿瓦城的主要保卫力量了。
关于军队的数量,我们已经多方应证过,除了与当地人打听外,还包括与当地粮商和布商的贸易沟通,我们船上的印度印花布很受当地人喜爱,我在跟当地做布匹生意的商人聊生意时,谈到了军服的布匹数量,由此推断而来。
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明天还将进一步探听……”。
随后,朱北国的报告内容转到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方面,他在电报里说:
“……这个时代是缅甸的世俗政权分裂时期,南有勃固王国,北有东吁王国,以及十几个分别依附于这两个区域性强国的小国和部落。
阿瓦城是东吁王国最大的城市,不仅是这个北方的强国的首都,还是整个北缅地区最大内河贸易港口和经济中心。
当然了,若城市的论经济实力,仅从一个观光客的角度上看,也能判断出,阿瓦城是远逊色于勃固和沙廉的,这里的市面繁荣程度完全不能跟上述两个近海城市相比。
但是,若判断其陆地上的军事实力,本人感觉,比南部的勃固王国要强一些,而且这个国家的军人显然比南方国家要多,武器装备也要好一些,至少要整齐一些。
当然了,这些国家的军事装备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军队里只有极少量的火绳枪,架在阿瓦城头的青铜大炮——勉强算是大炮吧,从口径上看,放在大明内陆,只能算是大一些的火铳,射程没有多远,不过这些青铜炮数量很多,仅本人目测推断,城墙上不下百门,这对我们而言也算是一笔财富,这些青铜炮打仗不行,但在我们手里很有用,小安子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很快又有现成的原料了。
所以仅从武器装备上看,这也怪不得他们既打不过李定国,又打不过吴三桂……
这个国家最近刚刚换了国王——根据当地市民的说法,新国王登上王位的手段貌似不是很光彩,国人传说,国王是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才当上国王的,从后世历史记载上看,这确实是历史事实。
然而阿瓦城里的臣民们好像对此事并不是很介意。
首先是新国王在整个登基过程中并没有大开杀戒,也没有过多的干扰到臣民们的生活。
新国王表面上延续了旧国王的扩张性政策,大肆整备军力,给士兵的待遇提高了不少,然而对北方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却停止了——对于军人而言,既拿了实惠还不用承担征伐的伤亡风险,因此新国王得到整个王国的军人们从上到下的一致拥戴,不管怎样,目前,臣民还是认为新国王确实好过旧国王——除了商人和僧侣们。
原因是最近新国王改变了征集战争物资的方式,比如把加征的田亩税和人头税稍微降低了一些,转而对寺庙和商旅课比以前更重的税,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新国王的政策确实好得很,对于最近四处出击收刮寺庙的士兵们和在码头上收税的码头官员的眼里,新国王简直就是个英明的君主,因为如果国王想要征收一两银子,这些军人和税收官就敢从征收对象那里收到五两银子。
总之,新国王在搞重农抑商的政策,并带有一些杀富济贫的色彩。
再说一说该地区最大的地缘政治——关于@大@清和大明之间的战争。
缅甸作为经常向天朝上国纳贡的附属国,这里的老百姓都知道,北边的那个叫大清的巨无霸强邻,如今已经打败了大明,北部算是安定下来了。
然而,最近有一位叫平西王吴三桂的将军,带着他的铁骑横扫了东吁国的北部,于是自家军队一路避让,让原本附属于东吁国的几个北方部落又被大清的平西王控制了。
如今,新国王打算向那个叫大清的新朝廷称臣纳贡,至于那位几年前逃难至此的旧朝皇帝,如今已经被软禁了,他和他的皇后就住在江对岸的那片临时搭建的茅草屋里,日子不是很好过,因为只有寺庙的供给,而且“护卫皇帝”的缅兵军官小头目居然可以闯进去强抢大皇帝身边的宫女们做老婆……
坊间盛传,新国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