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子听到年龄、身份都能对上,失声问道:“您……您当真是菟裘宰子?”
宰予听到这话,觉得好笑的同时,又觉得有些骄傲。
唉呀!没想到啊!
宰予这两个字,已经不止是个人名了,现如今还可以算作是个名人!
宰予拱手道:“予奉受君命,引军至此,只为进行盟誓。现今,我麾下的人马正在帝丘城外十五里的鄟泽扎营。您若是不信,派人开口便知。”
卫侯听到这里,态度又庄重了几分。
他笑着回道:“想不到寡人今日竟能与您相见!在我面前谈到大夫您的人太多了,他们都称赞您乃是鲁国少有的志节贤德之士,今日一见,果真如他们所言。”
说到这里,卫侯话锋一转:“只不过,大夫来到帝丘,为何不来事先通知寡人一声呢?您若是早早告知,寡人也不至于对您失了礼数啊!”
宰予闻言,知道即将触及关键点。
于是便行礼拜道:“我作为鲁国的大行人,自然有熟知各国历史源流、卿族关系、近来交际的职责。
我来到帝丘,本应直接来拜见您,只是我了解到,您似乎与我国的阳虎之间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务。
两国的关系因此出现了罅隙,我担心您会将对阳虎的怒火转移到我国的身上,因此心中常怀不安。
而我又听闻贵国的蘧瑗乃是天下称誉的士人君子,所以便前去向他请教与您化解恩怨的办法。
只是没想到,还未等我问清楚,便受到了您的召见,真是让我诚惶诚恐。”
宰予这么坦承,反倒让卫侯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对于卫侯来说,阳虎事件,他需要的也就是一个鲁国的态度。
现在宰予身为鲁国派驻卫国的最高代表,他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代表了鲁国的意志。
既然人家堂堂鲁国大行人都这么诚恳的致歉了,那卫侯自然也不好意思继续追究了。
但不追究是对于鲁国,卫侯对于阳虎依旧是恨得咬牙切齿。
他回道:“大夫不必如此苛责自己,这本就不是您犯下的错误,您又何须向我致歉呢?
只不过,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想要私下里问您,不知道……”
宰予今日来是有求于卫侯,卫侯都这么说了,他当然也只能应允。
“您请讲。”
卫侯琢磨了一下,考虑到宰予现在的身份,因而还是没有直接问出口,而是委婉的修饰了一下问题的内容。
“我听说您所在国家的政权,正掌握在一位邪曲之人的手中。为什么以大夫您的能力,偏偏要去降低自己的身份,毁誉自己的声名,而去事奉那样的邪曲之人呢?”
宰予听到这个问题,只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这问题,的确不大好回答。
他现在也弄不清楚卫侯说这话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到底是想要挖人,还是单纯的抱怨阳虎,抑或是借此来试探他对于阳虎的态度。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绝不能在卫侯面前说阳虎的好话,因为那会将两人之间好不容易才拉近的关系再次疏远。
可与此同时,他也不能在卫侯面前说阳虎的坏话,因为那就等于留下话柄了。
在没有探明敌友以前,授人以柄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因而,宰予微微沉默了一阵,俯身拜道:“我不成器,没有什么才能,而我的族人与家中子弟又不如我。
而在菟裘仰仗我维系祖宗祭祀的也有五百户人家之多,所以我不敢选择效忠的对象。”
卫侯和南子闻言,面上皆是起了一些变化。
南子是觉得欣喜,宰予所说的话,正好印证了她之前的观点,也对应了她从《仁报》上得知的诸多消息。
宰予明明是如此出众的君子,又为国家立下大功,然而却退身托辞说自己建功立业是为了照顾家族乡邻。
至于卫侯,则依然对宰予抱有疑虑,或许是因为对鲁国旧有成见的影响,又或者是视角不同。
在卫侯看来,宰予能在鲁国升的这么快,不可能与阳虎一点关系没有。
宰予现在爵位不少封,好处不少拿,但却表示自己是迫于无奈,这是否有避重就轻的嫌疑呢?
他正想要开口继续追问呢,忽然看见门外走进几个端着食器的侍女。
卫侯见到,立刻笑呵呵地说道:“宰子应当也没有用过餐食吧?来人,也为宰子奉上饮食。”
而宰予也微微松了口气,因为这也正好给他留出了一些思考的时间。
与此同时,他也忍不住趁着这个空隙在心中大骂阳虎。
虎子!
都他娘的怪你!
你看你这给我惹得叫什么事?
你没事让军队穿越帝丘作甚?
作威作福的时候是舒服了,现在要求人卖粮食了,你把我给推出来擦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