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小高氏无子,正需要秦霜这样一个没有背景、好控制的皇子为己所用。而秦霜和薛云要想在这宫里活下去、活出个人样来,就需要攀附一棵大树,而小高氏正好是这棵大树。
二者一拍即合,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走到了一起。
当时周成帝后宫的庶子不少,除了秦霜,还有年纪更小的皇十一子、皇十二子等。秦霜资质一般,年纪又大了些,唯一的好处是生母已逝,其他没有值得小高氏青睐的地方。但最终小高氏还是选择了秦霜,这其中薛云的功劳最大。
在那段黑暗又诡谲的日子里,薛云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泯灭良心、双手沾血,将脸皮贴到地缝里去讨好小高氏,最终带着秦霜战战兢兢地走到了最后。
薛云和秦霜是天生的同盟,利益共同体。毕竟他是个太监,没有了皇帝,他就是什么都不是。但是太后不一样。太后有自己的利益,又不是皇帝的亲妈,立场不一致也不稀奇。
当年选后,小高氏知道高家势大,为免皇帝和朝臣的反感,她迂回地选了高家的姻亲、她妹妹的女儿周氏为后。这是小高氏的退让,也是她的高明之处。
这些年来小高氏一贯低调,对皇帝的事从不指手画脚,只偶尔会在皇帝来请安时,温和地提醒他早日和后宫嫔妃生个孩子。
在赵久保的印象中,太后是个比较温和慈爱的人,不爱干涉后宫,做事也不偏不倚,让人印象良好。
但薛云不会这么天真。作为当年和太后联手推秦霜上位的当事人之一,薛云非常清楚这位小高氏的能力手段都不在高皇后之下,政治嗅觉尤其灵敏,且为人果断,该下手时绝不会手软。
当年皇六子之事,薛云就猜到是这位下的手。更大胆一点,他甚至怀疑前太子——那位周成帝和高皇后当成宝贝一样的嫡次子,都长到十四五岁了,突然就暴病身亡,也是十分可疑呢。
年宴那日,宫里照例是前朝和后宫同时开宴。后宫由太后和皇后主持,皇帝中途过来请过安,与众妃和命妇们同饮了几杯,便赶回前朝继续大宴。
待大宴结束,以往皇帝便直接回自己的寝殿休息了,但当日秦霜的精神非常好,想去御花园里消散消散。
当时夜色已深,宴席结束,前朝的臣子和后宫的命妇们都一一离宫,秦霜不想惊动太多人,就带了赵久保和两个提灯的小太监。
秦霜在御花园漫步了一会儿,突然想要小解。
原本赵久保想服侍皇帝回宫,但秦霜显然尿急,等不得,就命他和那两个小太监在路边等候,自己转进了旁边的一处假山里方便。
其实这事也不奇怪。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三急的时候。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据说就喜欢在外面随意大小便,有一次甚至便溺在正大殿的太极殿外,群臣上朝时皇帝的“水印”还没擦干净呢。
皇帝偶尔有这事也不稀奇,赵久保也没有大惊小怪。
他与两个小太监在路边守着,大概过了两盏茶时间秦霜便回来了,之后也不再继续逛花园,而是带着他们匆匆返回了紫和宫。
之后一夜无事。次日初一祭典,赵久保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但初二太后宫里命妇们请安,太后派人来问皇帝要不要过去说说话,却被秦霜找借口拒绝了。
除了每五日请安一次,平时太后很少叫皇帝过去。而皇帝也对太后的这种“知趣”表示感激,但凡太后来请,一般都很给面子。但那日秦霜却借口前一日祭典累着了,有点着凉,怕过了病气给太后。但贴身伺候的赵久保非常清楚皇帝根本没有着凉。
又借着这个借口,之后每五日一次的给太后请安的日子秦霜也没去。宁可没病也要喝太医开的风寒药,也不去给太后请安,赵久保就算再傻也看出皇帝这是对太后有不满了。
但“风寒痊愈”后,秦霜又一切照旧了,对太后也一如既往。只是突然就有了废后的念头,赵久保也想不明白。
他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事无巨细地讲给薛云听。薛云听了也一头雾水,不明白秦霜为何突然对太后有了心结。
而且如果是对太后不满,又为何想要废后?虽然周皇后是太后的外甥女,平日也很是亲近,但皇后毕竟姓周不姓高,没有必要迁怒到皇后身上。除非有什么对秦霜不利的事,是太后和皇后联手要做的,因而秦霜发作不了太后,却可以先废掉皇后。
薛云问:“那晚在御花园,皇上出恭时你可曾听到什么声音?”
赵久保细细回忆道:“当时天色已晚,朝臣和命妇们都是同一时间告退,外面的宫道上一直有人经过。但御花园里很安静,并没什么声音。”
皇上在外面出恭,像赵久保这种贴身大太监也是应该跟随的,但秦霜正是青春年少的年纪,颇为好面子,在外面随地便溺已十分羞耻,自然不想让人跟着。赵久保这等太监都是心思灵透的,自然要按照主子的心意做。因此当时他还特意带着两个小太监往边上走了走,离皇帝方便的地方远点。
“你说陛下钻进了假山里,事后可曾去检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