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动手。 “行了,起来吧,我又没怪罪你。”遗玉对阿生道。
被蒙在鼓里的感觉不好,但遗玉现在没工夫气恼李泰的隐瞒,她更担心的是两仪殿上这会儿的情况,她出来好半天了,也不知那边解决了没有,李泰会不会在乱中受伤,要他肩膀上那个窟窿才好利索没几天。 “有人来了。”一华道,阿生赶紧站起来,快步到窗边开了一道缝往外看,隐约在夜色下看到正往这边跑来的一小队禁卫。 阿生扭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独自到门口去等,片刻后,遗玉就听见了敲门声。 夜深,一场宫变,刚刚拉开帷幕,便又无声落下。
两仪殿中的叛党,包括李佑和昏迷的杨妃在内都被扣押下去,李世民大斥了姗姗来迟的左领禁军,让他们在宫闱内外搜查叛逆残余,最后留下李泰料理后事,先领着惊魂未定的长乐和李佑去了御书房。 御驾一走,李泰带着一队禁军到宫后暖阁接人,然而里里外外找了三圈,都没有见到遗玉人影,阿生和被派去保护她的一凝一华也不知去向。 现场并未任何打斗的痕迹,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启禀太子,属下又在后殿找了一遍,并未可疑之处,请太子示下。” 李泰弯下腰,捡起了茶案上已经放凉的半杯茶,手指摩挲过杯口,闭了闭眼睛,似能感觉到不久前遗玉正坐在这里喝茶。 “...继续找。” 丢下这句话,他便转身离去,朝着御书房的方向。 御书房中,长乐和李佑两人战战兢兢地坐着,相比较刚才被李恪拿着手用刀子去捅李世民的长乐,李佑那发白的脸色还算是好的。 “今日殿上之事,没有朕的允许,严禁你们外露。” 纸是包不住火的,谋逆这样的大事很快就会掀起风浪来,可是今日殿上父子之间的谈话,李世民却不希望有更多人知情。 “儿臣谨遵父皇之命,绝对不敢外泄。”李佑立即站起来应诺。 长乐迟他一步,僵手僵脚地站起来,往前走了两步,就跪下了: “儿臣不孝,请父皇降罪。” 尽管她是被逼无奈,但拿刀子对着君主这等大逆不道之举,倘若让皇帝生了忌讳,传了出去,想想后果她就觉得浑身发冷。 “是李恪那逆子做的好事,朕不怪罪于你,起来。” “儿臣谢父皇不罪之恩,今日过后,当潜心静气,到实际寺斋戒一年,为父皇祈福。”
不得不说长乐是个聪明的,李恪今日的下场给她敲响了警钟,她不会单纯地以为李泰没有在背后动手脚,到了这一步,她算是看清了以前不愿看清的事,退避三舍,才是求全之策。 “你有这份心就够了。”李世民不置可否,几次看往门口的方向,在见到秉事的小黄门弯头进来后,手指轻快地在桌面上弹动了几下。 “启禀陛下,太子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李世民对李佑和长乐道你们下去,今日太晚,就留宿在宫中。” “儿臣告退。” 长乐和李佑识相地离开,在门口遇上李泰,一个行了礼,一个低下头。 两人走到不远处,就听见御书房的关门声。 李世民看着在他面前跪下的李泰,不紧不慢地问道: “皇儿这是作何?” “求父皇将人归还。”
(今天发大章,如易再更,亲们不用等新文,另外,谢谢对新文关注的亲们,这一次会写一个不一样的故事给大家。PS:新唐的番外会采纳读者的意见,有想看的人物或部分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第三九三章 三个条件
“求父皇将人归还。
“全都退下去,门外守着,”李世民一声令下,御书房内正在添茶研墨的两个内侍都放下手中的东西,躬身退出去。
“天罡,你也回避。”他对着身后晃了下手,从山水河图屏风后步出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太监,心细的话就会发现,这个人走路没有半点声音。
“陛下——”这老太监看了一眼李泰,迟疑地出声。
“无妨,去吧。”
“是。”
明处暗处的人都退下后,这御书房的内室中就真的只剩下父子两个,许多年来,李世民头一次这样避开所有人和李泰独处。
李泰还在地上跪着,李世民从书案后绕出来,经过他面前时,低头看了一眼,就径直走向了平日休息时躺的斜背软榻,坐在上头,取了个舒适的坐姿,侧头看着李泰,脸色很是平和:
“今晚听过李恪所说的话,你有何想法?”
他直接回避了李泰的问题,像是不曾听到李泰刚才的那句话,那放松的姿态,好似一个只想和儿子谈谈心的父亲。
李泰膝盖挪动,换了方向跪着:
“吴王今晚说过的话太多,不知父皇是指哪一句。”
李世民的目中流露出痛色,“他说朕偏心,他恨朕,你呢,你是不是也同他一样,怨恨着朕?”
李泰俯下身,“儿臣惶恐。”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扶住额头,缓声道:
“朕自登基以来,就在斟酌你这些兄弟,试图从中挑选出最适合继任我这江山的人选,承乾他身为嫡长,毫无容人之量,行风不正,朕对他是恨铁不成钢。李宽,中规中矩,性情太过温和,朕喜欢不来,李恪,处事圆滑,诡有余而谋不足,奈何自恃甚高,